马云携阿里巴巴B2B业务前往香港上市,刘强东拿到今日资本的第一笔融资,这两个意义重大的事件都发生在2007年。如今,阿里和京东是国内最大的两家电商公司。
这一年,除了金融危机爆发,还发生了一件在当时不足为道,却在日后足以搅动中国电商格局的事情。1980年出生的黄峥决定离开Google,从零创业。
11年后的今天,当年那个27岁的年轻人把一家叫拼多多的公司送去美国上市。如果按GMV指标来衡量,拼多多已经是除阿里、京东外的第三大电商公司,甚至在2017年11月,它的日订单量已经超过京东。
取得上述成绩,黄峥只花了不到3年时间。
比淘宝京东用时更短、增速却更快,代价就是争议不断。因低价导致假货问题,商家不满“假一罚十”群起而抗议,平台被指责利用海量罚金沉淀盈利。这让黄峥头疼。
但这并不妨碍很多人成为拼多多的朋友。高榕是最早进入拼多多的风险资本,且在之后的历次融资坚定跟进。早年拼多多还利用微信社交关系链积累流量,一度被微信追杀。2016年7月的B轮融资,腾讯却成为拼多多的股东,且是持股比例最高的机构投资者。2016年底C轮融资,红杉中国更是独家领投,且在D轮融资时继续领投。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看不懂甚至看不起拼多多的声音不绝于耳,包括京东在内的电商公司却试图复制拼团模式。最关键的是,拼多多尚不在巨头的狙击火力之内,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对它构成实质性威胁。
如果你深度了解这家公司的崛起历程,就会明白,拼多多最大的敌人可能不会是其他公司,只能是自己。
基因秘史
如果追溯拼多多基因的形成,探寻高速狂奔背后的秘密,必须从拼好货讲起。
2015年5月上线的拼好货,比拼多多早4个月,专注水果拼团的B2C自营。这家公司的前身是黄峥于2010年创办的杭州乐其,一家做母婴、食品的电商代运营公司。
黄峥在电商领域积累的经验颇丰。2007年他从Google离开先是创办了一家3C类电商,2010年这家公司卖给了郭去疾创办的兰亭集势。郭曾是创立Google中国的核心人物之一,俩人此前就有交集。
很早就与黄峥熟识的互联网观察家keso评价他:很有想法,行动力强,从不恋战。
采销体系建设和流量获取这两个电商的核心能力,被拼好货成功验证,且这种能力日后也被迁移到拼多多。当时黄峥把全国分为9个小区,后由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4个大区统管。各个区不仅要搞定货源采购,也要负责流量运营。
那段时间,市场批发商每次看到拼好货的采销都很开心。这些采销往往就住在批发市场附近,拿着开团后的数量,揣着现金,直奔水果档口,直接买空。
甚至,负责海外采购的人动辄包下一个园子,发回国内,大货车的柜门一开,几个大区瞬间就能瓜分完毕。没有几个电商渠道能一次吃下那么大量。
那时他们只卖水果,而且只运营二三十个SKU。价格非常低,一个石榴2.99元,品质也不差,拼好货一度做到全网水果发货量第一。
它的种子用户则有几个来源:活跃在贴吧等各个网络论坛的意见领袖;自建大量的微信群,群主都是拼好货自己的员工。
曾任拼好货一位运营还向蓝洞商业介绍了当时惯用的一种拉新方式,比如拿出一个类似“猫山王榴莲”的爆品做抽奖,每隔一两周搞一次,不同区域根据情况自行决定。“就跟现在0元得iPhone的效果一样。”
这些打法,在晚几个月上线的拼多多身上更有效。拼多多是黄峥投资的上海寻梦游戏公司做的,CEO阿布是他在浙大时的同门师弟,初期他也是拼多多的CEO。
拼好货从浙江嘉兴一间小门脸里起家,定位平台模式的拼多多则是以天津为试点,而且以海淘产品切入。当时拼好货积累的数据显示,天津市场对价格尤其敏感,只要稍微有所变动,订单量的波动就很大。
与拼好货的口碑不同,用户很早就抱怨在拼多多买到的产品质量不好。2016年我在《中国企业家》采访黄峥时,他承认存在这样的问题,水果烂得很多,商品品质不够好,为此流失掉一些用户。
实际上,拼好货与拼多多的供应商一度重合。上述运营解释,同一园子的优质水果给拼好货,次一级则留给拼多多。拼多多也靠销售水果快速冲量。
对这个问题,黄峥是这样回应的,“开品质团的同时,拓宽品类,商场服务变好,可逛的东西更多,留存度自然会变好。”
2016年时他就规定了“假一罚十”,背后的逻辑是要让这些商家在此无利可图,没有动力售假。时至今日,这仍是拼多多对外的打假政策,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这一动作也曾招来质疑声。在正式提交招股书前,黄峥曾与媒体沟通,他强调所有罚款都以返券的形式赔付给了消费者,拼多多并没有从中牟利。
一位二级市场基金分析师说,他们接触的香港投资人对拼多多的评价是:用户不开心,商家不开心,平台不赚钱。
致力于做平台模式的拼多多,招商的权重更高。早期拼多多从淘宝、折800这样的平台找来不少商户入驻。引流政策很优惠,条件只有一个,价格不能超过淘宝。
一位前拼多多运营坦言,价格不能定高,九块九包邮这样的东西最好卖。如果想上首页,必须有交易量。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部分运营离职后当起了拼多多的代运营商。有些做得风生水起,有的则叹不好做。这是后话。
关拼小站、舍拼好货、留拼多多
实际上,2015年黄峥共孵化了三个项目。按时间顺序依次是,拼好货、拼多多和拼小站。
拼小站类似当下社区前置仓的模式,在华南试运营。每个站点有一个负责人,既要维护线上社群,也是售后客服,还要负责线下3公里范围的配送。
当时黄峥的设想是,这三条业务线意味着电商自营+平台+O2O,跑顺之后就全面打通线上线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