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贵州江口:脱贫有了“绿色引擎”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12-22 我要评论

新华社贵阳12月21日电(蒋成、梁译心)“以前河道无人管理,河里有垃圾。后来经过保护,河水水质逐渐变好。”谈起家门口的太平河十多年来的变化,贵州省江口县云舍村村民曾金钗

  新华社贵阳12月21日电(蒋成、梁译心)“以前河道无人管理,河里有垃圾。后来经过保护,河水水质逐渐变好。”谈起家门口的太平河十多年来的变化,贵州省江口县云舍村村民曾金钗印象深刻。

  近年来,江口县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并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发展乡村旅游,在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之间寻找平衡。

  走进位于梵净山下的云舍村,一条约十米宽、缓缓流动的河映入眼帘。河面上,几只鸭子顺河而下,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河岸边,古朴的土家族木房错落有致,石板与鹅卵石铺设的道路干净整洁。

  十多年前,村里的环境远远不如现在。2003年,江口县启动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制止挖塘养鱼,关闭土法造纸,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

  江口县委书记杨华祥介绍,当地还投入5000余万元修建云舍湿地公园,并将传统的土家木房进行修复。云舍村这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土家族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在云舍村,河边绝大多数土家族人家开起了农家乐。云舍村村主任杨小华告诉记者,村里现有乡村农家乐42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80余人。2017年接待游客18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3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0800元。

  “然而,在2002年,云舍村人均收入只有640元。”杨小华说,十多年来,云舍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走乡村旅游的道路是行得通的。

  云舍村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共赢”,让人们看到了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带来的红利。江口县的快场、寨抱、寨沙、漆树坪等一批村寨也积极、主动投入保护生态、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潮中。

  在距梵净山南大门两公里的寨沙侗寨,侗族传统的吊脚楼保存完好,很多开起了农家客栈、农家菜馆,寨子中央的文化广场上,挤满了前来观看民族风情表演的游客。

  在一家名为“侗家驿站”的农家旅馆里记者看到,二楼的房间全部用作客房,一楼则是侗家特色饭店。47岁的女店主杨元菊介绍,她家客房有5个标间,旺季的时候需要提前预订。楼下有6张餐桌,一年四季都有生意。

  “房子是自家的,腊肉自己做,蔬菜自己种。旅馆加上饭店,一年有十多万的纯收入。”杨元菊说。

  “现在寨子实行"门前承包制",垃圾要分类,污水也不能往河里排,村民们要将属于自己的地方打扫干净,清理自家门前的河道。”杨元菊说。

  环境变好的寨沙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如今,寨沙侗寨共有74户人家,其中68户开办了农家乐,收益可观。

  截至目前,江口县通过生态保护与修复,依托梵净山发展乡村旅游,覆盖农户7200余户25000余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19年专项扶贫资金909.78亿元助力脱贫攻坚

    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19年专项扶贫资金909.78亿元助力

  •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常委、副院长汤会琳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常委、副院长汤会琳被开除

  • 推动农技协转型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推动农技协转型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 抓紧抓好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立行立改

    抓紧抓好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立行立改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