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经济日报:保护耕地需有“质量红线”意识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7-11-10 我要评论

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对国家的整体战略安全意义不言而喻。目前来看,“18亿亩”红线概念已深入人心,长期坚守应该问题不大;最关键的是如何对症下药,改善耕地质量

  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对国家的整体战略安全意义不言而喻。目前来看,“18亿亩”红线概念已深入人心,长期坚守应该问题不大;最关键的是如何对症下药,改善耕地质量。因此,在改善耕地质量上,既要确定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的原则,也要明确管控修复与科学用地并举的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让亿万农民吃了“定心丸”,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土地流转经营大户,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之后,都可以放心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和改良土壤质量的投入。

  承包政策出现重大利好,农民最关心的是对土地的投入。当前,我国耕地质量不容乐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公报显示,尽管我国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粮食生产的实有耕地面积并未增长,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长期以来,说起耕地保护,“18亿亩”的数量红线已广为人知。但从耕地质量情况看,在强调数量红线的同时,亟待划定质量红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多次提出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实行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等新的更高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这为未来一个时期全国的耕地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对国家的整体战略安全意义不言而喻。就目前来看,“18亿亩”红线概念已深入人心,长期坚守应该问题不大;最关键的是如何对症下药,改善耕地质量。

  治病先问诊,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一是建设用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占优补劣问题,虽然从数字上看实现了占补平衡,但占优补优的原则在基层没有很好落实;二是一些地方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和矿区开采,造成了一定范围的农田污染和损毁;三是农业生产中对土地过度索取,为追求短期产量和效益,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导致出现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四是一些特殊地区因个别元素富集而发生的土壤地方病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在这些病因中,又以工业污染和农业自损造成的耕地质量问题最为突出。

  因此,在改善耕地质量上,既要确定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的原则,也要明确管控修复与科学用地并举的思路。首先,在对全国耕地质量摸排调查和监测分析的基础上,以科学数据体系划定具体的质量红线指标。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其中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及变化情况是重点调查内容之一。其次,严格按照基本农田控制线的划定范围,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从源头上管控工业污染进入耕地。第三,加大投入修复受污染耕地。各级财政应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有机肥和菌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提升耕地质量举措。

  当前,国家已经明确了耕地保护从重数量向质量与数量并重转变的保护理念。但应认识到,当前耕地质量面临的严峻形势是过去多年忽视质量的结果,因此修复和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耕地提质任重道远,要守得住红线,舍得花钱,耐得住缓效,方能看得到沃田。(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经济日报:更好发挥预算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经济日报:更好发挥预算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 经济日报九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经济日报九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经济日报社论:不忘初心共筑梦 砥砺奋进写新篇

    经济日报社论:不忘初心共筑梦 砥砺奋进写新篇

  • 经济日报评论员: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

    经济日报评论员: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