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罗中立美术馆,设计介入精准扶贫案例展现场。游客正在《传统工艺新生》展台拍摄艺术品。
——“腹地智慧”设计教育学术研讨会及精准扶贫案例展在川美举行
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设计学能做什么?11月25日,"腹地智慧’——2017全国设计教育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腾讯公司等多所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就设计如何介入精准扶贫、如何探索特色设计教育等展开了论述和思考。
与此同时,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美术馆还举办了“设计介入精准扶贫案例展”。
“比淘宝多一公里”的商业模式
一辆农用风车上面,挂满斗笠、蓑衣、锄头等农具,背景是十几幅村民笑呵呵的照片,每张照片的旁边,是装着笋子、土豆等农产品(000061,股吧)的玻璃盒子……这是重庆日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见的“酉阳农村供销新模式”案例展览。
“酉阳农村供销新模式”由川美设计工业系打造,其最先源于该系一位毕业生在酉阳进行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后来成为该系精准扶贫设计的实践项目。
“团队在深入酉阳调研后发现,导致酉阳贫困的不单是经济基础、地理位置等因素。”设计工业系主任蒋金辰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酉阳有天麻、花生、土鸡蛋等多种农副产品,但由于山区交通不便,以及农户生产分散、产量小等特点,因此必须运用设计思维以及多学科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建立3000个配送点、设计出有地理品牌的包装、用智能物流网打造线上平台、以贫困农户借贷入股的方式探索新的分红模式……“酉阳农村供销新模式”催生出“比淘宝多一公里”的商业模式。“我们比淘宝更深入山区腹地。”蒋金辰说,5年的实际运行表明,“酉阳农村供销新模式”不仅帮助当地解决了经济发展问题,同时也显现出设计和文化塑造的独特魅力。
用“穿越”手法做出独一无二的瓷器
如果用明代的碎瓷片,和现在景德镇的一些碎瓷片,拼接做成一件器皿,你是不是有穿越的感觉?四川美术学院“传统手工艺新生”案例之一的“锔瓷造物”就是一件这样的作品。
“锔瓷是一种技艺,原本用于陶瓷产品的修复。但我们觉得,锔瓷不应只用作修复,还可用于创作。”川美设计学院教授王立端介绍,这个系列作品运用锔瓷技艺,将各地搜集来的、甚至不同朝代的碎瓷片做成全新的、独一无二的果盘、烟灰缸等,不仅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也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和美学意义。
除了“锔瓷造物”,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见,“传统手工艺新生”还包含用稻草、糯米粉和中国漆制作成的器皿“草草成器”;以及用废旧的铜皮和竹枝,加上漆器技法制作成的灯罩;还有用草编制作的“不插电的家庭保温器皿”……
“这些作品都是用废旧物品制作的,重在传递一种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王立端说,目前团队已创作了300多件作品,曾赴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进行展出,广受好评。“比如草编物品等作品,农户在家里就可以生产。”
“跨界”羌绣助传统非遗再生
羌绣是羌族妇女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刺绣工艺。其运用盘花、刺绣、挑花等多种技法,绘制出多彩的花卉或动物图案,具有浓烈的装饰美感。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上海金橄榄文化发展中心发起的“稀捍行动”致力于创新公益模式,探索市场化道路,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见,“稀捍行动”里的羌绣项目,将绚丽多彩的羌绣图案运用到帆布袋、手机壳、颈枕、围巾等物品中,打造衍生产业链。不仅为羌族妇女提供了全新的就业机会,也有利于促进羌绣的传承。
湖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带来的“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案例,以湖南隆回县两个少数民族乡村的民族手工艺为重点研究对象,先后组织300多人深入社区,与当地人合作完成了大量的文化产品开发、影像设计、原生态音乐、App与电商平台孵化等不同形式的设计与创新,分享和传播不同地域的文化,挖掘地方资源的产业价值。
“这些案例可有效增强贫困人群自我造血功能,建立可持续的协作式社会创新体系。”论坛开幕式上,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扶贫必扶智,聚焦设计如何介入精准扶贫,不仅可拓展当代中国设计视域,还可构建中国特色设计教育,为精准扶贫贡献“腹地智慧”。
pictureIds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