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以天地自然为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在这个历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从依附自然到利用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过程。今天,人类社会正日益形成这样的普遍共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发育成长,生生不息,绵绵不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生命之根,是中华文明发展之源。到了近代,伴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我们也经历了一个向自然界进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历史过程,在快速形成现代化发展物质基础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破坏,出现森林消失、土地沙化、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等严重生态问题和水、土、空气遭到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伴随这些问题而来的,必然是自然的报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党及时改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明确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要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建设生态文明,第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形象而深刻地说道:“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所以,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第二,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第三,要坚定不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四,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保护生态环境是今天的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党的行动纲领,我们党是第一个。我们党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所以,在领导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我们党旗帜鲜明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党的神圣使命,作为党对中华民族的庄严承诺。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