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房线今日开通运营记者揭秘“无人驾驶”
今日早班车起开通运营,能自动发车、回库休眠、自动洗车;每节车厢2个摄像头,无死角监控
今天,北京西郊线、燕房线、S1线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运营。其中,燕房线位于北京西南部,全长14.4公里,共设9座高架车站,将方便房山西部地区和燕化地区市民出行。
昨日,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今天新开通运营的燕房线、西郊线、磁浮S1线三条线路首末班车时间已确定。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不仅如此,燕房线还是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
据专家介绍,燕房线是按目前世界上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的最高级别(GoA4)进行建设,能够自己完成上电自检,自动发车离站、自动到站开闭车门、自动折返、运营后自动回库休眠、自动洗车等全套操作。
其实,全自动运行不单是“无人驾驶”那么简单,新京报记者采访了燕房线的科研人员,带你看看燕房线有哪些“黑科技”。
1 安全
4套设备3套故障仍能跑
燕房线最大的特点是全自动运行。全自动运行是否安全,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主任唐涛比喻说,控制中心的调度员就像有“千里眼”,在控制中心就能看到车前方和车厢内的状况。
交控公司燕房线项目负责人吕爱国介绍,列车上,每节车厢装有2个摄像头,车前方和侧面也装有摄像头,无死角监控;在线路上,每隔200米也装有一个摄像头。
为了确保能够应付各种意外,控制中心上了“四保险”。交控公司副总裁王伟介绍,燕房线控制中心服务器共有4套设备可以无缝切换,在3套出问题时,仍能保证线路正常运行。4套设备安装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北京市轨道指挥中心和备用中心各有两套。
燕房线的列车还有障碍物监测的能力。在运行过程中,如果轨道上有障碍物,列车会自动检测到并会自动停止运行。
2 省时
发车间隔最短可缩至2分钟
吕爱国介绍,燕房线开通后,平峰阶段发车间隔为8分钟,高峰时段为5分钟。但全自动运行的燕房线,可以将发车时间压缩至2分钟。“今年9月,燕房线全线16辆车上线,实现发车间隔2分钟的全自动运行。前不久的试运行阶段,轨道指挥中心也对燕房线2分钟发车间隔进行了验证。”
全自动运行不但可以压缩发车间隔,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节省司机的操作时间。
“有司机驾驶的时候,每一站都需要确认所有旅客上车,然后关门,按发车按钮。这个操作大概需要十几秒,到达折返站后,司机需要从车头走到车尾,然后启动、发车。全自动运行后,这些时间都可以省去,换端后立即发车,大大缩短了折返时间。”王伟介绍。
他给记者估算了一下,燕房线共有9座车站,一圈下来,大致能节省5分钟。
3 人力
只需一名“司机”照顾乘客
相比于其他线路的每车两名司机,燕房线每列车只需一名“司机”即可在车上监视。“无人驾驶不是把司机‘干掉’。”王伟说,但人的角色已经转变了。“比如,有人驾驶的时候,肯定会考核司机按按钮准不准时,现在司机已经不需要操作列车。”
不过,每辆车驾驶室也有按钮,隐藏在挡板之下,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司机也可以人为操作。
在王伟看来,司机主要剩下照顾乘客这一个功能。“一是操控列车,这个行为已经由设备替代了;二是应急处置,比如车自己突发故障,这个功能也由设备自己监测来完成;三是瞭望线路,目前轨旁摄像头和车身的障碍物探测,也已经将司机的这项功能拆解;四是照顾乘客,虽然现在能通过摄像头把信息传到指挥中心,但还是需要人现场处置,这就需要‘司机’来完成,或者称他们为‘多智能队伍’。”
全自动驾驶降低了劳动强度,司机只需在车上监视即可,调度中心也只需要按照已编好的计划,从早晨的唤醒、出库、正线运行,到休眠等,不需要人进行操作。如果有重大活动需要24小时运行,也可以做到无人全自动运行。
4 智能
自动开去洗车并折返入库
燕房线每列车都有1万多个点位信息上传到控制中心,唤醒后自动监测各个点位的信息是否正常,然后自动上线运营。
为了保证能够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科研人员设计了41种场景,包括18种正常场景和23种异常情况。
王伟举了两个例子。“比如,人多挤在门口,门连续开关三次关不上,怎么办?我们预设了两种方案,一是传到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把门关上;二是靠站台安保人员,将门关上。再比如,在运行途中发生火灾,列车将自动运行到下一站,将车门打开,同一方向列车停驶,对面方向列车在该站甩站通过。”
列车还有很多“智能”的自动运行。比如,入库和洗车。王伟介绍,北方冬天冷,车都在车库中。每天早晨发车前几分钟,车库门会自动打开,列车出库后自动关闭库门。洗车也是,列车会按照计划,自动开去洗车,完成车头、车身以及车尾的清洗后,再自动折返运行归库。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