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大国崛起 系列二区域扩展到全球 呼吁“人类命运共同体”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01-03 我要评论

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中国领导人出访足迹遍布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 一年内,中 美国 家元首3次会晤,多次通话通信,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友谊,两国关系健康稳定

  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中国领导人出访足迹遍布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

  一年内,中美国家元首3次会晤,多次通话通信,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友谊,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实现互访,举行5次会晤,引领中俄战略协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取得丰硕成果,中欧四大伙伴关系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党的十九大后,中国领导人相继出访越南、老挝、菲律宾等周边国家,传递出中国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明确信号。

  新的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承载的中国力量、中国动力和中国智慧值得期待。

  外媒篇

  政治篇

  经济篇

  军事篇

  文化篇

  区域扩展到全球 呼吁“人类命运共同体”

  法制晚报讯 (记者 黎史翔 实习生 盛雨蒙)据《日本时报》报道,在过去的五年里,习近平在许多等级很高的演讲中多次使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词语,并且每次都把命运共同体的范围从区域扩大到全球,并突出它的地位。

  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习近平阐述了中国的“建设一个人类共同未来的目标”,随后,上交给联合国题目为“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主旨发言,概念随后被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总之,命运共同体描述了一个由相互合作定义的世界,同时也描绘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

  积极进取外交

  让国际秩序更全面

  中国外交政策呈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特稿文章指出,中国外交战略在过去五年出现重大变化,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再到积极进取,甚至直言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积极进取为底色的“外交思想”也初步形成。

  文章指出,习近平主政以来,在中国晋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欧美未完全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更加活跃,逐渐显示出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积极应对跨区域问题的新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中国的外交过去被称为"反应式外交",现在有了新的风格,是"积极进取的外交"。”

  他注意到,中国外交在定位上发生了转变。以前中国对自己的定义为东亚的地区大国。习近平在2014年的外事工作会议上定下要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中国自此有了崭新的定位——世界大国。

  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框架下,中国过去五年提出的倡议层出不穷。其中最具雄心的莫过于“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组合拳。“一带一路”不仅涵盖到整个亚洲和欧洲,而且还同时服务于外交战略、企业和资金走出去等多重目标。

  过去几年,中国针对美国以及其他大国,提出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针对东盟,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关系,以及“2+7”合作框架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缓解与邻国因主权或水资源而产生的矛盾。

  近两年来,中国成立基金协助联合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成为贡献最多维和部队人员的国家,人民币也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在国际影响力增长的同时,中国一再强调它不会破坏现有的国际秩序,而是要让国际秩序更全面、均衡地反映各国的利益。

  《联合早报》的文章还指出,为全球治理做出实在的贡献后,中国领导人有了更多在国际舞台上说话的底气和分量。中国希望通过这些外交宣示,推动更多国家支持中国的战略目标,同时树立起中国领导人是有全球眼界、重道义的国际政治家形象。

  蕴含中国文化基因里以和为贵的精神

  《联合早报》还报道指出,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小康,逐步富裕起来了。步入新时代,中国将总结经验、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因此,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鲜明地体现在传播改革开放经验——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工业化经验——基础设施先行,惠及民生;脱贫致富经验——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减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成本,鼓励它们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甚至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2017年年初在达沃斯的演讲受到好评。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后,中美领导人的国际发言几乎实现了角色对调。承诺支持经贸开放、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这些成了习近平每一场重要外交演讲的主旋律。

  同时,中国在外交宣传中经常强调,习近平的外交思想是有别于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创新,它跳出了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旧框框,蕴含中国文化基因里以和为贵的精神。

  多个场合提及“命运共同体”

  《日本时报》的文章也注意到了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等多个国际场合中的讲话,其中最关注习近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 报道称,对于习近平来说,命运共同体意味着更多东西。在他的新时代,培育“新型国际关系”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但这些口号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在更广泛的政策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命运共同体的打造不只和周边外交有关,这只是中国更广泛外交的政策的核心。正如傅莹女士在日本英语政治评论媒体《外交家》中写的那样,中国要促进“共同未来”发展,这也是“一带一路”的终极目标。

  评论指出,中国凭着本身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得以增加国际话语权,还牵头多国合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行“一带一路”建设,以和平互利发展为原则,构建习近平口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日本时报》的报道指出,相比于以往,中国更加提倡“奋发有为”,“追求成就”,并在国际事务上有着更大的领导权。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方方面面有着体现。像中国成立了亚投行,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等。中国呼吁在世界事务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并能够制定更加公正和平等国际秩序和系统。

  在“一带一路”半正式倡议书中,前外交官、著名学者王一炜,描述过“新的全球经济秩序”是怎样形成的。他写道,这个“新秩序”是“命运共同体”,这也体现了中国对权力的理解,强调平等、公平。

  同习近平的新时代和他的“大国关系新模式” 一样,“命运共同体”也具有创新性。王一炜认为,“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之所以新颖,是因为它超越了几千年来占据人类历史的“心态”即“利益至上”的主张。它是大胆的,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国际政治自身利益的正常运作。

  世界期待中国智慧

  中国外交部援引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邱小琪的文章指出,2017年1月,在逆全球化思潮笼罩之际,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为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中国动力。在G20汉堡峰会、APEC岘港会议上,习主席相继阐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理念。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正在成为当今国际体系中最积极的因素、全球治理中最活跃的动力。面对国际发展新形势,中国将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引导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方向实现再平衡。

  邱小琪指出,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加强互学互鉴,主张各国应当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共同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回顾2017年,中国发出时代强音,以实际行动汇聚起推动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展望2018年,迈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展现新气象,以新作为展现大国担当,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从共享“发展红利”,到分享“思想红利”,中国智慧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和治理路径。面对恐怖主义、难民问题、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挑战,世界同样期待东方智慧提供一份解决方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文/记者 黎史翔 实习生 盛雨蒙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壮阔征程

    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壮阔征程

  • 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壮阔征程

    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壮阔征程

  • 综述:为大国领导人的人民情怀和天下担当喝彩 国际社会热议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

    综述:为大国领导人的人民情怀和天下担当喝彩 国

  • [受权发布]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

    [受权发布]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