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保罗?戈布尔,向阳
波兰《新东欧》杂志网站1月30日文章,原题:室中龙当前,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打破目前南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现状的藩篱。此外,中国的雄心似乎不限于贸易和投资等经济领域。中国在该地区日益活跃肯定使其有机会大大削弱俄罗斯和美国的地区影响力。
中国被中亚和东欧学者视为区域的改变者和稳定者,这其实不让人意外。中国向南高加索的进军早在2017年1月达沃斯论坛上就讨论过。阿塞拜疆总统和格鲁吉亚总理均力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论坛”。两国视中国为协助地区发展的重要投资者。本世纪前10年初,中国被视为是南高加索地区的小角色。传统上,这里是地区大国如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利益交织的地方。但随着中国的进入,旧的地缘政治现状的藩篱逐渐被打破。
目前,中国主要是扩展与地区的贸易,施加政治影响似乎不是最重要的。上世纪60年代后期前,中国的外交政策目标不同于现在。当时,北京的安全利益主要是在远东。但冷战之后,北京开始接受更广泛的安全观,中国的战略规划者开始不仅从军事角度看“综合国力”,还把它与经济和全球政治联系在一起。所以,按照中国当前的安全观,北京要扩大影响力,将对南高加索地区安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南高加索向来是地缘政治竞争的舞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地区安全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尚待见分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在该地区日益活跃是一个事实,现在的问题是面对这种变化如何调整适应。(作者马尔高沙·克拉科夫斯卡)
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欧亚每日观察》1月30日文章,原题:中国在中亚的“软实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从某个角度讲,中国在中亚具有巨大的“软实力”。中国能够而且确实以没有帝国传统的非欧国家形象出现——这与俄罗斯和西方不同。而且,中国表现出能够平衡地区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并且以促进中亚贸易和发展的新兴国家自居。因此,中亚国家许多年轻人把自己的命运搭上中国。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在地区的“软实力”远不如预期。这归因于中国自身的传统及中亚多数政府专制的特点。几百年来,中国与外部世界往来注重政府与政府的关系。而中国的民间外交——如孔子学院和各类文化中心在西方以及中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兴起。最近,哈萨克斯坦学者高哈尔·努尔莎探讨了中国在中亚的“软实力”问题。她认为,中国与俄罗斯一样,在运用软实力方面属于新手,因此奋起直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