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送到这里的病人,他的生命可能瞬间就没了。作为急诊科医生,就是要把命先救下来再说。”与时间赛跑,跟死神抢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詹红的每一天都像是一场战役。30年的急诊工作,詹红已经记不得自己救了多少人。如今年过50的她,已然两鬓斑白,体力也早已大不如前,可她每天依然坚守在急诊一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于1987年正式组建时,当时刚毕业的詹红成了该科第一批从事急诊专业固定编制的医生。她和同期来的三位同学,几乎分担了急诊科的所有业务,被大家戏称为急诊科的“四大金刚”。若干年后,大家相继离开急诊科,可詹红却在这里坚守了30年。她先后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三等功;2015年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医生”、全国十大“医德楷模”,“南粤楷模”;2017年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白求恩奖章”,获评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面对这些荣誉,詹红淡淡地说:"急诊科一线医生’是我最看重的身份。”
詹红所在的急诊科平均每天接诊500人,其中20%是急危重症。近30年的除夕夜,她几乎都是在急诊室度过的。詹红没能陪家人好好过一次年,但却救回无数病患的生命,她的医术医德有口皆碑。几年前,一位高龄患者因脑梗塞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在基层医院治疗无效后转入中山一院急诊重症病房抢救。她的女儿由于担心母亲,坚持要求在急诊科重症室陪伴母亲渡过难关,在治疗期间,又因心理着急,不时对急诊科的工作提出疑问甚至质疑。面对如此“挑剔”的家属,詹红没有动气,而是精心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仔细、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耐心听取家属的意见。经过33天的悉心治疗,这位6个器官功能受损的老人以良好的健康状况出院了。患者家属因此夸詹红是“一指禅”,赞赏她精确地调整了呼吸机参数,并为她的高超医术“点赞”。
对患者,詹红体贴入微,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实现了从医30年患者“零投诉”,是患者心中的“活菩萨”;对同事,她关爱有加,甘为人梯,为年轻人的发展甘当铺路石。2011年,詹红作为原卫生部派出的国家医疗队副队长,来到贵州毕节、威宁等贫困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将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詹红说,在那些缺医少药的地方,她目睹了老百姓(603883,股吧)用粪便给中毒患者催吐的情景,这让她深深体会到了基层老百姓看病就医的不易。
急诊的工作是24小时乘365天,没有一天能停得下来。“曾经有病人说,你们做医生,真的每天都在不断地积德。我们也没想积不积德,但是真的每次病人舒缓过来一下,我们就觉得心里特别开心,特别特别高兴!”詹红说,不论是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急诊科室还是其他医护一线,对医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和无私奉献的职业情怀是当代“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内涵,也是担当健康强国建设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书写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情怀。
当问及这位见多了生死的急诊科主任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詹红说,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有一部分急诊资源被并不那么急的患者占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急诊不急”的情况出现。希望全社会能够给予急诊急救工作更多理解和支持,大家共同努力来保障生命通道时刻畅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