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蓉红(巴里坤)
巴里坤的年,一般是从腊八节开始的。从这天起,巴里坤的大街小巷,酝酿已久的年的气息开始慢慢发酵。沃野千里的甘露川,滋养了巴里坤深厚的农耕文化气息,四面的山也让一些积淀下来的农耕文化很好地保存了起来。年里年外,巴里坤人对食物的重视和敬畏一直贯穿在他们的生活中。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进入年的信号,吃一碗用扁豆熬成的腊八粥则是腊八节这天清晨每个巴里坤人都要做的一件事。春季,在巴里坤广袤的土地上,田边地角,农人会随手撒上一把扁豆。它们点缀在麦地的边缘,默默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然后被收仓存储。扁扁的褐色豆子,是腊八节这一天的主角。腊八节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的主妇从仓房里取来赤褐色的扁豆,认真地挑选淘洗,放在锅中精心熬制。出锅前,打入面芡,浇上用清油炸好的葱花。一种特殊的葱油清香自此开始弥漫在巴里坤腊月的空气里。
喝完了腊八粥,年的脚步就渐渐近了。在乡间,人们迎接春节的准备工作总是郑重而有条不紊。各家的主妇们先是蒸年馍。寒冬的清晨,尚未完全透亮的天空下,家家户户屋顶的炊烟和从窗户间逃逸出去的水蒸气把村子搅得热气腾腾。男人们负责在灶间烧火,女人们则系了围裙,在案板上擀开一张大大的面饼,均匀地抹了清油,再轮番撒上褐色的菜籽粉、大红的红曲、艳黄的姜黄、青绿的香豆粉,然后把一张色彩艳丽的面饼细细卷起,切段,上屉。
年馍上笼的间隙,主妇们把一张红纸浸泡在水中,慢慢浸出浓艳的红色,然后用小小的“点朵子”(用三四厘米长的芨芨草横九竖九扎成)在已经蒸熟的暄腾腾的大馒头,洒上代表喜庆的红色。
接着烧锅盔。烧锅盔需要用鏊子。曾经的巴里坤的乡村,几乎每四五家人就有一个共用的土块砌成的小方炉。烧锅盔之前,男人们会用成筐的麦草煨热了土炉,然后把放了锅盔的鏊子平稳地推进去,细细地捂严实了,只等它慢慢烤熟。如今,土炉已经渐渐被铁制的简易炉子所取代,铁制的炉子烧热得更快,也更方便挪动。塞一筐麦草进去,用铁制的长炉条拨弄它,看它渐起烟雾,最终火势渐旺。有经验的男主人是最会把握火候的,等火势差不多了,招呼女人把一大盘做好的锅盔推进去,然后严密地封了洞口,个把小时再打开,一个个面饼已经成了完美的金黄色。
炸油馃子是准备年馍的过程中最隆重而神圣的环节,巴里坤乡间的人一般是在白天蒸馍烧锅盔,炸油馃子则必须放在晚间。老人们说,白天来往的人多,会冲撞了看油锅的那个神灵,油太过了或欠火候都炸不出中意的油馃子。炸油馃子之前,巧手的主妇往往会用面做一个小面人,交给男人放到油锅里看它慢慢变成金黄色了,再捞出来,放在锅耳上,让它“看”住油锅,防止被谁偷走了那一锅金贵的油。
面人兢兢业业地叉了腿立在锅耳上履行“看油锅”的使命,女人擀面,男人照看油温,孩子们则围在小桌子边,做“花花子”“四股子”“猫耳朵”“拧麻花”,一家人齐心协力地准备过年的食物。孩子们抑制不住的快乐总是被父母威严的眼神无声地制止着。炸油馃子的时候,大人是不准孩子们大声说笑的。因为那个看不见的神灵要屏声静气地守护油锅,见不得人声喧哗。
“民以食为天”,在巴里坤人心目中,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粮食谷物是神圣的,而掌管一家饮食的灶神也有着至高的威望。到了腊月二十三,据说灶神要上天去给玉帝汇报一年的工作,所以这天,会有一个郑重的送灶神仪式。在厨间,看管了一年烟火的灶神画像要在当天被取下,放在灶火中烧了。借着一缕青烟,灶王爷也就飘飘摇摇地上天去了。
取灶神画像之前,各家主妇们会代表一家人烧一炷香,拜托他老人家上天后多多说好话。灶神的祭品都是甜食,还有粘糖,乡间人传说,这样可以粘住灶神的嘴,让他上天后只说好话,不提坏事。到了大年三十,再贴一张新的灶神像,表示他老人家又被请回家来了。
灶神一回到家,各种隆重的仪式也就开始了。从晨起开始,巴里坤人家里的水缸要挑满,孩子的新衣要换好,后院的牲畜要喂饱。村里的水井中不断有早起的人扔进去油馃子,等去打水的人捞取,谁家水桶里漂浮的油馃子越多,说明新一年的福气越多。
在牛作为巴里坤农耕生产主力军的时期,它们在过年时候也颇受重视。日落时分,当地家家户户大门前要用麦草点燃起一道小小的火墙,然后驱赶了牛去“过火”,过火是为了祛邪驱病,象征“六畜兴旺”。再由男主人去牛耳间摸藏匿的麦粒,摸出来的麦粒越多,则预示新的一年一定会“五谷丰登”。如今,在机械化占领田地的乡村里,这个习俗已被人慢慢淡忘,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起来,还是会津津乐道。
巴里坤乡间的年,是一种缓慢的喜悦,让我觉得那些准备的过程比起过年来,更有生活的意趣,更有虔敬的味道在里面。肉食、面食,一样样地准备好了,接下来便是从里到外细致地清扫除尘。扫去旧年沉积,旧年隔阂,旧年的不愉快,清清爽爽地迎接新的生活,新的期待,新的忙碌。在日复一日的细水长流中,等待着一年中最重要的那场富足而圆满的团聚。
作为一年阖家团圆的标志,年夜饭代表了各家主妇的最高水平。羊肉,牛肉,鸡肉都是自家喂养的宰杀了后早早冻起来的,现在只需要煎、炒、烹、煮变着花样加工好就行。除夕的下午,灶间陆续摆满了酥烂醇香的羊肉焖饼子、扒肉,肉嫩滋补的野蘑菇炖土鸡、笼蒸肉,汤汁鲜美的土火锅、风味独特的凉拌菜。只等完成了祭祖,贴对联的各种事宜,一家老小就围坐在一起开始“装仓”。
“装仓”是一年生活水平好坏的总结,也是对下年生活更加殷实的期盼,这顿饭必须要吃饱喝足,来年才会精神头十足地奔日子。“装仓”的时候,老人们会叮嘱孩子们当天不能动刀剪,不能换新衣,不能随意换地方睡觉。孩子们对这神秘的说法似懂非懂,却都会郑重地点点头。
民间的敬畏,延续在巴里坤的年味中,一年一年,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踏实而又充满期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