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字实录:
记者:
我们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目标是6.5%左右,但是和去年相比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的表述。另外,刚才你也提到城镇调查失业率,今年提出的目标是要控制在5.5%以内,但是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在5%左右。这两个变化是否意味着今年的经济增长还有就业的压力会更大?谢谢。
毛盛勇:
谢谢你的提问。通常观察宏观经济或者整个经济形势,主要看四大宏观经济指标情况:经济增长、就业充分、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指标,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相关性很强,一般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好,企业就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就业岗位就会增加,失业率就会下降,反之亦然。所以经济学上有一个“奥肯定律”,描述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从过去几年来看,就业形势不错,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但是就业的压力实际上并没有明显减轻。从2012年开始,16到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尽管有所减少,但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总量仍然超过9亿人。全部的就业人口规模是7.76亿,其中有2.86亿的农民工,就业总量很庞大、流动性很强,特别是一些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也是我们国家推进结构调整的攻坚期。新动能快速成长创造了新的就业,但传统企业在进行调整也会挤压一些岗位,包括一些地区,重化工比重比较高、去产能任务比较重的地区,就业压力会比较大。所以就业总量的矛盾和结构性的压力都存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过去五年经济平均增速是7.1%,由高速增长逐步换挡为中高速增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过去5年每年都在1300万以上,累计超过6600万。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这样比较低的水平,就业一直保持平稳,而且是稳中向好,这样对于一个接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讲实现这样比较充分的就业是非常不容易。
你提到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今年实现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6.5%左右。一方面来讲是可行的,为什么说可行?从最近这几年来看,中国经济运行的平稳性越来越强,过去五年GDP的增长速度最低是6.7%,最高是7.8%,波动性与过去相比是明显减小,特别是最近十个季度都在6.7%到6.9%之间。表明经济内在的特点也决定了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在增强,从这个角度来讲,实现6.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是有条件的。
另一方面从必要性来看,中国完成“十三五”目标也好,还有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好,有两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是GDP的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用2010年的不变价,经济总量在2020年翻一番,还有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要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总量要完成这个目标,今后三年GDP年均增长6.3%以上就可以,收入只需要年均增长4.7%以上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来讲,6.5%左右的增长速度实现翻番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更重要的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提高和改善民生。6.5%左右的经济增长是按照保障就业的角度设置的。2018年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大家都知道201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创纪录达到822万,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还有大量去产能行业的转岗人员,还有农业转移人口要在城市找工作,所以总的来讲就业压力比较大。
但是,我们看有一个很好的条件,我们这几年在持续推进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比较快,经济结构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 51.6%。服务业是什么?是就业的蓄水池,所以服务业比重提高了,整个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就会提高。据测算,从2000年-2008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非农就业就是二三产业的就业增加100万左右。2009年-2012年就业弹性上升到140万左右,2013年-2016年上升到180 万左右。也就是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非农就业180万左右。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整个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在提高,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在减少。所以6.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好、稳定好社会就业,引导各个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
从1-2月份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开局向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还在延续,按照这样的一种趋势,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信心的。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