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天宫一号,收到请回答!我们会永远记住你!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04-02 我要评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 2018年3月30日 天宫一号运行在 平均高度约189.5公里的轨道上 图表:天宫一号发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新华社记者 高微 编制(资料图表) 预计北京时间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

  2018年3月30日

  天宫一号运行在

  平均高度约189.5公里的轨道上

图表:天宫一号发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新华社记者 高微 编制(资料图表)
图表:天宫一号发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新华社记者 高微 编制(资料图表)

  预计北京时间

  3月31日到4月2日之间

  再入大气层烧毁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这是神舟六号任务航天员拍摄的画面。(资料照片)
这是神舟六号任务航天员拍摄的画面。(资料照片)

  这些千古相传的神话故事

  记载着中国人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也见证着国人对神秘而又浩瀚的太空无尽的向往

2017年7月26日“中国梦·航天梦——首届中国航天员飞天摄影作品展”在京举行。在北京天文馆,一名小朋友在摄影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化娟 摄 ;(资料照片)
  2017年7月26日“中国梦·航天梦——首届中国航天员飞天摄影作品展”在京举行。在北京天文馆,一名小朋友在摄影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化娟 摄 ;(资料照片)

  1961年

  前苏联将人类历史上

  第一位宇航员送入太空

  十年之后

  世界上首个载人空间站

  “礼炮1号”发射
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这是加加林在宇宙飞船起飞前乘坐汽车前往宇宙飞船发射基地。 新华社发 ;(资料照片)
  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这是加加林在宇宙飞船起飞前乘坐汽车前往宇宙飞船发射基地。 新华社发 ;(资料照片)

  梦想的壮美

  和现实差距

  时刻激励着中国航天人
2011年11月8日,技术人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光学点号模拟卫星监控程序。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资料照片)
  2011年11月8日,技术人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光学点号模拟卫星监控程序。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资料照片)

  他们殚精竭虑、奋起直追

  许多人用尽毕生心血

  只是为了看到中国人太空梦实现的那一天

这是垂直组装厂房里的神舟九号船箭塔组合体。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资料照片)
这是垂直组装厂房里的神舟九号船箭塔组合体。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资料照片)

  50多年的光景过去

  苏轼所呼唤的那个“宫阙”

  印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骄傲地飞翔在浩瀚的太空这就是天宫一号

新华社图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全过程。新华社记者 崔莹 高微 编制 ;(资料图表)
  新华社图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全过程。新华社记者 崔莹 高微 编制 ;(资料图表)

  它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也拥有了浩瀚宇宙中第一个“中国之家”
2012年6月18日,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全部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内(视频截图)。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2012年6月18日,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全部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内(视频截图)。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2010年10月

  中国宣布正式启动

  实施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计划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2014年5月17日,一名小朋友在南京科技馆广场参观天宫一号、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模型。当日,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南京市第26届科普宣传周在南京科技馆拉开帷幕,众多小朋友随家长赶赴“科技大集”,学习科学知识。(资料照片)
  2014年5月17日,一名小朋友在南京科技馆广场参观天宫一号、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模型。当日,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南京市第26届科普宣传周在南京科技馆拉开帷幕,众多小朋友随家长赶赴“科技大集”,学习科学知识。(资料照片)

  天宫一号还未腾飞

  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天宫一号发射前,2011年9月20日11时38分,发射塔架开始关闭,等到发射前40分钟才能打开。新华社记者秦宪安摄(资料照片)

  天宫一号发射前,2011年9月20日11时38分,发射塔架开始关闭,等到发射前40分钟才能打开。新华社记者秦宪安摄(资料照片)

2011年9月29日,北京飞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做准备工作。天宫一号发射在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 摄(资料照片)
  2011年9月29日,北京飞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做准备工作。天宫一号发射在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 摄(资料照片)

  巨龙

  终究迎来了腾飞的那天

  2011年9月29日

  伴随着大地的轰隆声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宫一号

  冲入太空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资料照片)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资料照片)

  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

  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

  天宫一号刚升空不久

  就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挑战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资料照片)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资料照片)

  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程

  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

  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
2011年11月3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技术人员通过大屏幕观看天宫与神八对接全程。(资料照片)
  2011年11月3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技术人员通过大屏幕观看天宫与神八对接全程。(资料照片)

  经过两天的追逐和5次变轨

  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

  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陆续进行接触、捕获、锁紧等一系列动作。这是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宫/神八交会对接示意图。新华社记者王永卓 摄(资料照片)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陆续进行接触、捕获、锁紧等一系列动作。这是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宫/神八交会对接示意图。新华社记者王永卓 摄(资料照片)

  这标志着我国

  成功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

  外太空的“中国小家”

  即将迎来它的第一位人类访客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资料照片)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资料照片)

  我们永远记得

  2012年6月

  神舟九号飞船的蓬勃升空

  记得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出征时国旗前的敬礼

  那是誓言

  也是决心
2012年6月15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景海鹏(中)、刘旺(右)和刘洋与记者见面。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资料照片)
  2012年6月15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景海鹏(中)、刘旺(右)和刘洋与记者见面。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资料照片)

  我们永远记得

  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刘旺以不到7分钟

  误差仅18毫米的中国精度

  赢得世界喝彩

  ……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成功。2012年6月24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再次形成组合体,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三位航天员举手庆贺。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资料照片)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成功。2012年6月24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再次形成组合体,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三位航天员举手庆贺。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资料照片)

  我们永远记得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号发射升空

  那堂“太空授课”

  拉近了许多人与太空的距离

  那是神舟和浩瀚星辰

  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2013年6月10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同记者见面,6月10日,航天员聂海胜(中)、张晓光(右)和王亚平出席见面会。(资料照片)

  2013年6月10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同记者见面,6月10日,航天员聂海胜(中)、张晓光(右)和王亚平出席见面会。(资料照片)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新华社发(李培斌 摄)(资料照片)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新华社发(李培斌 摄)(资料照片)

2013年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太空陀螺运动。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资料照片)
  2013年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太空陀螺运动。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资料照片)
这是授课结束时,三名航天员向大家挥手再见。(资料照片)
这是授课结束时,三名航天员向大家挥手再见。(资料照片)

  短短几年间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

  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3年11月9日,两名小参观者在观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资料照片)
2013年11月9日,两名小参观者在观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资料照片)

  在这个过程中

  天宫一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指日可待

图表:中国空间站构想图。新华社记者 马研 卢哲 编制(资料图表)
图表:中国空间站构想图。新华社记者 马研 卢哲 编制(资料图表)

  新华社通稿

  这样描述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

  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

  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

  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000547,股吧)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3月16日

  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

  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

  进入轨道衰减期

  陪伴了我们近7年的时光

  在历史、在未来、在我们脑海里

  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宇本无梦

  天宫筑梦始

  天宫一号取得的荣誉

  属于全体航天人

  他们一丝不苟、分秒必争

  用辛勤的汗水和顽强的拼搏

  努力实现着

  中华民族的太空梦
2011年11月8日,一名技术人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光学点号光学设备前全神贯注地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资料照片)
  2011年11月8日,一名技术人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光学点号光学设备前全神贯注地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资料照片)

  再次望向天际

  请记住天宫一号

  也是记住了

  中国航天不断进步的历史

2011年10月5日,“天宫一号”过境北京的美丽瞬间。新华社发(朱进摄)(资料照片)
2011年10月5日,“天宫一号”过境北京的美丽瞬间。新华社发(朱进摄)(资料照片)

  记住那个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 ; ; ; ; ; ; ; ; ; 的载人航天精神
2011年9月29日,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小学员在展示自制航天器模型。新华社发(刘东岳 摄) (资料照片)
  2011年9月29日,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小学员在展示自制航天器模型。新华社发(刘东岳 摄) (资料照片)

  天宫一号

  收到请回答!

  天宫一号

  谢谢!

  来源:新华社

  监制:葛素表、于卫亚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两会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号)

    (两会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号)

  • 她收到漂亮花束,却无暇聆听温情告白

    她收到漂亮花束,却无暇聆听温情告白

  • “一号文件”描绘乡村法治愿景

    “一号文件”描绘乡村法治愿景

  • 中央一号文件绘就期货业新蓝图

    中央一号文件绘就期货业新蓝图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