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8年12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美好中国:敢当与前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秘书长林建海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目前来看,全球经济至少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第一,贸易摩擦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重要不确定因素。第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会对新兴经济体带来溢出效应影响。第三,国际金融环境收紧,债务负担日益加重。
此外,世界经济还面临多项重大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值得关注。首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第二个中长期重大趋势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互联性日趋加深。第三个中长期重大趋势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第四个需要关注的中长期趋势是人口老龄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林建海:尊敬的郑建邦副主席,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荣幸能来参加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今天有机会与很多新老朋友见面,我感到十分高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多年后我们回头看,2018年将是载入世界经济史册上不平凡的一年。放眼全球,世界经济逐渐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创中恢复,但是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全球经济面临诸多短期挑战和多个重要中长期发展趋势。这些变化将深刻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首先,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经济在恢复,但近期来,下行风险有所加剧。据IMF今年秋季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18和2019年预计和2017年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为3.7%。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或接近充分就业状态,继续加速增长的潜力有限。近期,欧美主要股指和油价也面临下行压力。
从大的方面来看,全球经济至少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
第一,贸易摩擦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重要不确定因素。贸易合作在过去70多年里推动世界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和繁荣。如今自由贸易进程受阻和贸易摩擦增加,会从贸易、投资者信心、金融市场等多个渠道冲击经济增长。目前来看,这些摩擦会对全球经济前景产生一定的影响。据IMF估计,在严峻的情况下,贸易摩擦升级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降低全球经济增长率0.8%。
第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会对新兴经济体带来溢出效应影响。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央行为刺激经济复苏,实施了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使得这些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如今,美联储开始缩减其资产负债表,提高美元基准利率,引导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这一加息缩表过程可能会导致美元利率上升和美元汇率坚挺,影响国际资本流向,给全球金融环境带来压力。研究估计,未来两年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大约会使流向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本减少350亿美元。
第三,国际金融环境收紧,债务负担日益加重。在金融环境收紧、美元走强的情况下,许多国家的债务负担日益加重。2017年,全球债务(包括公共和私人债务)已达到184万亿美元这一历史最高水平,比2007年增加约60%,为全球GDP的两倍多。IMF利用一个包含57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数据的样本做出分析显示,这些国家的家庭债务占GDP的比率在未来三年内每上升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1.25个百分点。美元汇率走强、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升高会直接加重外债负担,使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国际资本外流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引发融资困难和国际收支危机。
除了这些短期挑战以外,世界经济还面临多项重大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发展迅速。198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只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2018年其经济规模预计上升到全球的约40%。根据购买力平价来算,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发达经济体。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挑战。据IMF预测,在2018年至2023年间,按人均收入计算,超过40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不及发达国家。这意味着,它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变得更加艰难。
第二个中长期重大趋势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互联性日趋加深。上世纪80年代时,世界贸易网络非常稀疏,贸易规模也比较小。如今,世界贸易网络几乎覆盖了全球每一个角落,真实贸易量是1980年的三倍。与此同时,全球银行跨境资本流动迅速增长。80年代时,银行跨境资本仅仅存在于少数发达国家。如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逐渐融入全球银行网络,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并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
第三个中长期重大趋势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家也应该是感同身受,进入数字革命时代以来,各种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机器人的普及,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全球经济。如果更多的新科技能够被充分利用到生产领域,必将提高生产率甚至带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数字时代给高技能工人带来好处,也可能迫使一些低技能工种退出市场。因而,数字化趋势对未来发展和就业带来的冲击和摩擦也值得重视。然而,工业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一次次的技术创新和生产革命重塑并催生了新的行业,提高了生产率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第四个需要关注的中长期趋势是人口老龄化。在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是经济长期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它不仅大大增加了对公共资源和社会安全网的需要,也使得贫困人口难以改善生活水平。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在过去40年间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成就。面临当前世界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包容性的高质量发展?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五个方面,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第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高质量增长的前提。高质量增长是个长期目标,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避免主要经济变量出现过度波动,并降低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政府应采取合适的财政、货币、金融等政策组合,并通过推进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机构效率等促进经济转型。
第二,坚持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增长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二十年间,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占全球人口的百分比,脱贫人口超过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时期。在发达经济体,国际贸易使高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四分之一,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二。据IMF分析,贸易自由化也带来显著的生产率增长。譬如,发达国家对某行业资本投入品的关税每下降一个百分点,该行业的生产率可以提高约两个百分点。同时,贸易自由化也将有助于促进市场竞争、公司研发动力和前沿技术的溢出效应。
第三,转变发展动力,提高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核心。近年来,中国在诸多领域快速发展,整体经济技术含量上升。然而,从技术学习型增长转变到全面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领先型增长,仍大有可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约8%的GDP增长率,大部分来自资本投资。往前看,中国要保持中高速、高质量增长,不能只依靠投资的数量,更要靠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增长要求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人力资本。上世纪初,美国大力普及高中教育,迅速提高了劳动力技能,抓住了当时工业革命契机,对美国的经济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的成功需要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
第四,完善金融体系,发展服务业是高质量增长的桥梁。健全的金融体系需要完善金融市场信息制度,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中国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空间丰富金融投资产品,规范金融市场行为,疏通投资者和需要集资的优良企业之间的融资渠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让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其金融媒介作用。
第五,推进可持续、普惠、绿色增长,提高人民福利是高质量增长的最终目的。中国几十年的高速增长,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八亿人脱贫,这是中国的辉煌成就,也是世界经济中里程碑式的发展。如今,中国全面走向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普惠、绿色的高质量增长。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让人们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时,完善社会安全网对于全面提高人民福利水平,实现普惠的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在这个冬日相聚,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世界经济风起云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可持续、高质量增长需要一个国家作出坚持不懈、务实奋斗的长期努力。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逐渐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不仅是本国的发展战略,也将会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最后,我预祝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