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三类企业的挑选,既源于会议报告,也源于实体经济的转型。
第一类能活的企业,能在全球找到成本低洼地的企业。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是世界工厂,成本低,现在世界工厂已经往东南亚走,中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土地、工资,什么都在变得越来越贵。
2016年4月,全球咨询公司韬睿惠悦(Willis Towers Watson)发布《2015/2016年全球50国薪酬计划报告》,中国各个行业的基本工资比印尼的高出5%-44%,而印尼已经是东盟国家中劳动力成本最高的国家。
已经获得第一桶金的中国企业,早就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海尔一半左右的生产基地在国外,美的有越南生产基地,中国汽车厂商、大型汽配企业也在全球布局,哪里成本低,物流链条短,就在哪里布局,这些大型企业可以获得全球化生产的成本优势。国内中小企业已经无法与这些企业竞争。
第二类能够存活的企业是特色企业,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谁也替代不了。
有一度,国人去日本买马桶盖的新闻刷了屏,这不是国人的耻辱,而是中国制造企业的羞耻,这么多年,能够给日本代工生产马桶盖了,为什么没有国人信任的品牌?国际游客在日本购买最多的是化妆品日用品,我们可是化妆品日用品生产大国,为什么中产收入阶层要从国外人肉回购?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已经有几亿的中产收入阶层,他们需要有高端、有信用、在国际上有范的产品,而国内的品牌还无法满足需求,既然是痛点,就是制造业的蓝海。
无中生有的消费品牌有很多,非常成功,光是从食品来说,就有周黑鸭的鸭脖,有三只松鼠的坚果,中国人那么爱吃小龙虾,到现在还没有品牌,这就是机会。小野二郎的寿司店可以作为日本文化风靡全球,中国饮食文化如此发达,就是有上百个品牌也不算多。
中国智能制造,机器人销量全球领先,但核心零配件都靠进口,这不符合大会精神啊。
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既然大疆无人机能够从无到有,那么细分行业比如减速器的龙头企业,比如新能源车的龙头企业,也将是制造领域甚至A股市场的王者。
11月跟着叶檀智造赢,我们去看看格力、去看看银隆这两家企业。我们以为格力光是空调企业,实际上转型为智能企业,而银隆是新能源的龙头企业。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第三类能够存活的是中国引领全球的企业,这些企业不是活不活的问题,而是中国新经济的引擎。
制造业利润率5%,6%就了不起了,做外贸的利润率连3%都没有。再看看互联网企业呢?百度净利润35%,阿里36%,腾讯28%。大飞机、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买房、当寓公、赚大钱,这样的时代结束了。财富生成渠道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制造业才是黄金时代。不懂转型,我们既不配办企业,也不配做投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