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A股如何才能吸引BATJ回归?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03-14 我要评论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BATJ回归和独角兽在A股上市的话题在资本市场引发了广泛关注,监管层、相关公司以及投资者都表达了乐见其成的态度,相关的制度安排也在积极论证中。 事实上,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BATJ回归和独角兽在A股上市的话题在资本市场引发了广泛关注,监管层、相关公司以及投资者都表达了乐见其成的态度,相关的制度安排也在积极论证中。

  事实上,类似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舆论提及。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如何吸引和容纳更多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优秀企业,如何充分展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成为A股市场需要担负的重要使命。

  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完善,是社会共同的期望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BATJ不在A 股上市是很大的遗憾

  由于A股在IPO制度上的诸多限制性规定,中国大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在成立初期并不符合A股上市的条件,赴海外上市成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无奈选择。

  作为当前中国创新型企业的代表,BATJ全部都不在A股上市,其中三家在美股、一家在港股上市。这些公司上市以来,股价随着公司的发展出现了大幅上涨,但是中国的普通投资者并不能享受到这些科技巨头成长的红利,其主要投资收益都被外资收入囊中。这无疑是非常遗憾、也是非常需要中国资本市场认真反思的事情。

  
A股如何才能吸引BATJ回归.


  
▲A股最新市值排名,排名靠前的基本是传统行业的蓝筹股。


  二、蓝筹股集中在传统行业是不完整的

  我们可以看到,A股的蓝筹股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地产、家电、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新兴行业的蓝筹股非常少。这就给了大家一个错觉,似乎只有传统行业才可能产生蓝筹,新兴行业注定和蓝筹无缘。

  
A股如何才能吸引BATJ回归.


  
▲全球市值最高的前10 大公司,大多都是科技类蓝筹


  其实,在境外成熟市场,新兴行业是蓝筹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科技类巨头,都是倍受市场追捧、股价持续稳步上涨、市值排名靠前的优质蓝筹。

  
A股如何才能吸引BATJ回归.


  
▲全球市值最高的前10 大公司,大多都是科技类蓝筹


  新兴行业是为满足民众全新的需求结构、适应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而产生的,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会有阵痛,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社会进步和提升的重要助力,也是成长空间更大的产业领域。

  由于中国新兴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大都在海外上市,A股的创新型蓝筹少之又少,这是A股市场亟待补充和解决的重大缺陷性问题。

  三、如何解决A股市场的结构性缺陷

  要解决A股市场中创新型蓝筹不足的结构性缺陷,需要考虑市场存量和增量两方面的问题。

  从存量的角度上讲,一方面,可以让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优质中概股在当地退市,然后再通过借壳或者IPO的方式回归A股。这种方式近年来已经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可以通过CDR的方式,在基本不改变现行法律框架的基础上,实现境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让国内的A股投资人在国内也可以购买到BATJ。按照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的说法,今年基本具备了推出CDR的条件,在我看来,这也是非常具有现实可行性的一种回归方式。

  
A股如何才能吸引BATJ回归.


  从增量的角度上讲,我们应该持续推进发行制度、上市机制的改革,进行多重股权形式的探讨,为独角兽等优质企业的IPO提供特殊的、不拘成规的制度安排。

  我觉得,上述几个方法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存量和增量能够得到有效补充,A股蓝筹股以传统企业为主的情况,就有可能会得到积极的改变,A股就有可能会形成一个既有传统企业、又有新兴企业的强大的蓝筹股板块。

  四、A股的转型应该和经济转型同步进行

  在传统加创新共同繁荣的前提下,A股这种全新的上市公司结构,不仅会给国内的A股投资者带来全新的投资机会,也有利于提升A股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吸引全球投资者的关注,A股的所有投资者都能通过股票市场分享到中国经济成长和结构转型的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阿里领投ofo新一轮8.66亿美元融资 股权债权并行

    阿里领投ofo新一轮8.66亿美元融资 股权债权并行

  • 直播平台扎堆IPO A股多家上市公司或受益

    直播平台扎堆IPO A股多家上市公司或受益

  • 两会独家|窦荣兴:中小银行要注意股权结构和不良贷款风险

    两会独家|窦荣兴:中小银行要注意股权结构和不良贷

  • 张茅谈工商部门执法逻辑:如何做到严管与减负两不误

    张茅谈工商部门执法逻辑:如何做到严管与减负两不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