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投资公允价值的增益;及收购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我们于2015年的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亏损为人民币303.9百万元,于2016年及2017年的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895.7百万元及人民币5,361.9百万元。
招股书称,我们无法保证我们日后能赚取利润。此外,我们预计日后成本及开支金额会增加,原因是(i)业务、用户群及分销网络持续扩张;(ii)持续投资技术基础设施及网络;(iii)我们持续扩大用户群使得销售及推广开支增加;及(iv)推出其他新产品及服务可能产生前期成本,改变现有收入及成本结构,押后我们实现盈利的时间。倘我们不能维持或提高经营利润率,日后可能持续亏损。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集团有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及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主要是由于我们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于合并资产负债表指定为负债,而公允价值增加于合并损益表确认为公允价值亏损。
曾涉5轮主要融资 估值升270倍
新经济公司上市前,多数进行多轮融资以支持业务扩充,其中一个选项是透过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由于上市后优先股将转换为普通股,以致最新会计年度出现一次性的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损失,但并非代表公司核心业务出现亏损。
小米由2010年4月成立至今,共涉及5轮主要融资,投资单位由最初的启明创投及晨兴资本等中资资本扩展至外地单位,如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及DST投资。小米估值由最初的2.5亿美元,升至目前市场普遍估计的680亿美元。
市场人士估计,若小米过往的投资单位牵涉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投资,按小米前后5轮融资、企业发展及估值提升速度而言,由于优先股列帐为负债,当企业估值增速愈快,优先股的公允价值损失在损益表上反映将愈大。
当然,优先股的公允价值损失虽列帐在损益表上,但不影响现金流,亦不会影响企业核心价值。客观而言,会给予不明会计准则的人士‘错觉’,企业录得庞大亏损。
值得留意的是,市场曾传出小米核心盈利理想,不计特别的减值亏损,或逾10亿美元。
小米赴港欲"吃螃蟹"
小米创始人及CEO雷军曾在2016年3月的时候非常肯定地表示,小米在5年内不会上市。但在2017年11月的时候谈及上市时,雷军又表示,“会在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IPO。”
雷军所谓的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似乎已经来了。尽管小米方面对于上市事宜始终三缄其口,表示不予置评,但市场的热度和近期小米公司高层调整的迹象表明,小米正在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
在香港《上市规则》修订生效后,有市场消息指出,小米或将成为首批上市的“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
相关知情人士表示,小米将先在港交所上市,再通过中国预托凭证(CDR)的方式在A股上市,很可能会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
对小米而言,IPO如果成功,其或能够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进一步扩张其生态链。对香港而言,小米IPO会是一把双刃剑,巨型IPO对香港的融资状况将造成考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