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经过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当下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李书福看来,这种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经过重新整合后的汽车工业会与当下的场景有所不同,“以后的汽车工业和现在的汽车工业完全是两个概念”,他认为,今后的汽车工业主要是线上技术与线下技术的完全一体化的融合。
当下,全世界的汽车公司都面临挑战,李书福表示,之所以会收购众多汽车品牌,就是希望通过股权投资把众多厂商团结起来,正确的选择技术路线、安排商业规划。
图片来源:网络
在谈到特斯拉时,李书福表示,特斯拉的目的不是造车,而是构建线上技术,“造车只是特斯拉构建线上技术的载体”。
他还预测,再过十年,国内可能只会剩下两三家汽车公司。“企业一定是一个生老病死,你死我活,新的取代旧的的自然过程”,“一成不变就是死水一潭嘛,只有不断的新陈代谢,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整个国家的经济才能有活力和竞争力,才能够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在李书福看来,与国际汽车厂商相比,中国汽车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广阔的中国本土市场,“中国经济要想持续发展,中华民族要想受人尊重 ,必须发展内需,只有内需强大了,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求人啊”。
值得注意的是,李书福在近期某论坛上表示,五年以后,外国的汽车公司入华生产销售将没有任何障碍,如何用好短短的五年时间发展,既是中国汽车公司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李书福直指中国某些汽车品牌热衷于炒作,“如果不真正地投入到这一场竞争中,光是靠炒作的话,是炒不出竞争力、炒不出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发展的。”
在28日晚博瑞GE的发布会上,吉利喊出了在“国产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要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这一口号,但目前自主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上的占比为43%,而外资及合资品牌的销量占比为56%。
同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不仅仅是数量上。在质量上,自主品牌43%的销售占比获取的是小头的利润,有时还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模仿、跟进,这样的发展是跟随性的、不可持续的。
而外资与合资品牌靠56%的销量占比获取了中国汽车市场利润的大头,目前扮演的角色是引领性、其发展模式是健康可持续的。
李书福认为,国产品牌一个关键的突围途径是迅速扩大规模。规模不行意味着车企没有话语权,研发能力与质量管理能力不足,由此将堵死车企继续发展的道路。
参照吉利近些大肆并购、销量迅速增长的情况,可以理解李书福对规模化经营的重视程度。对于新能源车的话题,李书福表示发展电动汽车有能源安全方面的优势,但在短时间内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还难以全面转向。因此吉利在制定新能源战略时考虑了市场接受度的问题,决定先行重点发展混动方向技术。但李书福也表示,吉利下一代的电动车平台已经在研发中,并且有意将最终的技术向全行业开放。
李书福称,他已经与吉利汽车总裁安聪慧多次讨论平台共享的事宜,并相信后者最终会同意开放。李书福表示,开发一个全新的电动车平台,没有“3-5年时间,几十亿投入,和一支过硬的团队”,不可能取得成功。
李书福提到,国产自主品牌当前的两大课题,一是通过协同发展提升规模,争取在中国市场取得超过50%的销量占比,二是在产品上向行业高端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