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是华东政法大学的一名教师,也是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的亲历者。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她和儿子在地震后48小时内从灾区回到上海。12日,魏巍将这段难忘的经历写成文章发布在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上,截至8月12日晚8时,这篇题为《48小时撤离九寨沟:一个母亲和她8岁儿子的灾区纪实》的文章阅读量已经超过80万,点赞数超过3万。
↑8月10日,安全抵达上海的魏巍和儿子与同行友人。
惊魂一夜:从客房逃生到等待救援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强烈的晃动的感觉。”12日下午,魏巍在向记者回忆地震发生当晚的情景时,依然心有余悸。
8日21时许,刚回到宾馆的魏巍正准备洗澡,突然整个屋子开始晃动,而且晃动越来越剧烈。意识到发生地震的她迅速冲到房间,安抚受惊的儿子。20多秒后,房间停止了晃动,魏巍虽不确定地震是否已经结束,但她还是决定先带儿子逃出酒店。
此时,酒店走廊里满是物件晃动掀起的烟雾。魏巍和儿子所在的酒店四层似乎已没有其他滞留的住客。“妈妈,对面是安全通道!”眼尖的儿子发现了绿色的安全通道标识。大概几十秒时间,魏巍和儿子飞奔下楼到安全地带。
“你在哪里?”在酒店旁的广场上,魏巍接到了同伴的电话。此时是晚上的21时23分,距离地震发生的21时19分,过去不到5分钟。
广场上的酒店住客慢慢聚集,大概30分钟后,酒店负责人开始用话筒与大家沟通。“酒店的建筑很安全,2008年‘5·12’大地震时也同样捱过。”这句话大大消减了大家的顾虑。不久,酒店负责人开始征集现场志愿者,并集中酒店员工,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从酒店里取出了大小浴巾和棉被,发给大家御寒。魏巍与儿子及同行的伙伴还收到了酒店员工解下的工作围裙取暖。
↑8月8日晚,在酒店旁广场上休息的住客们。
夜逐渐深了,魏巍的儿子还是有些紧张,说睡不着。“必须睡,明天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体力消耗等着我们。”魏巍告诉儿子,但她自己还是有些紧张,听着不远处公路上救援车辆的鸣笛声,一直未眠。
难忘48小时:从地震灾区回到家中
8月9日凌晨3点半左右,九寨沟县一位地方干部来到魏巍和其他酒店住客所在的广场,他用话筒与大家沟通,表示政府一定会将他们及时撤出地震灾区。接着,酒店开始清点和登记住客信息,分流住客,自驾游旅客在救援人员引导下自行驾车离开,旅行团的游客由导游负责安顿,散客则统一等待政府安排的疏散车辆。
凌晨5点左右,酒店负责安置疏散的志愿者开始为散客们登记信息、安排车辆。早晨7点半左右,散客们陆续排队坐上了疏散的车辆。魏巍一行人坐上了第12辆疏散车,在上午9:00发车前往140公里外的平武县。
“让我很感动的是,为了行车安全,疏散我们的大巴车有两位司机轮班,其中一位头上绑着绷带,衣服上还有血迹。”魏巍说,“我问过才知道,政府要求九寨沟所有旅游大巴司机今天都要待命,及时参与疏散,我由衷地向他们表示感谢。”
↑8月9日,在九寨沟县到平武县的救援车上的受伤司机。
虽然有了各方救援力量的保驾护航,但是路上还是有滚石、塌方等危险。魏巍记得,一路上都有武警、交警在站岗、指挥,还有很多消防车、武警车、通信车甚至是飞豹救援队的车辆逆向驶来,奔赴灾区救灾。3个小时后,魏巍所在的车辆只行驶了40公里,到达九寨沟县城;又过了近4个小时,他们安全到达了平武县。
↑8月9日,平武县汽车站疏散被困人员的情况。
短暂休整后,魏巍一行人乘上了政府安排的下一程救援车,8月9日晚21:10左右,他们到达了成都东站汽车站。此时,7.0级地震已经发生一天,经过一晚的休息,他们第二天经由高铁前往重庆,坐上了返回上海的飞机。地震发生整整48个小时后,魏巍和儿子回到了上海的家中。
↑8月9日晚,到达成都东站汽车站的救援车辆。
再回顾:有感恩也有反思
在接受采访时,魏巍反复向记者表达了对政府有关部门、救援人员、酒店等等帮助他们撤离地震灾区的人的感恩。魏巍还清楚地记得,震后她刚从友人手机里了解到这次地震有7.0级时的震惊。
“我用的是感恩,不是感谢,因为情感要强烈得多,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爱党爱人民,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才能更真实地感受到有一个强大的救援力量在帮助你是多么重要。”魏巍在她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还有很多平常联系不多的朋友都来关心我,我很感恩我所有的亲友们,”魏巍说,“更要感恩与我同行的一家人,你们说我们从此成为生死之交,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她希望这次经历能让大家更加珍惜生命、也关爱他人。
魏巍还注意到在地震中大家的反应,她觉得大部分人表现得都很淡定平和,十分难得。魏巍还有些许担忧这次经历是否会对儿子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不过在采访中魏巍的儿子也爽朗地表示“不怕啦”。
“我们一家人都很乐观、开朗,”魏巍笑着说,“我也希望受灾的人们能乐观积极面对,愿他们安好!”
(图片均由魏巍拍摄、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