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上海弘扬枫桥经验构建新型纠纷多元调解机制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11-10 我要评论

“上海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中心”近日成立,其发起者是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支持单位是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律协和上海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近年来,像

  “上海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中心”近日成立,其发起者是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支持单位是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律协和上海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近年来,像这样一些致力于研究解决前沿性、新型性、专业性矛盾纠纷的机构在上海不断成立。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利益结构的深度调整,上海在对标全球卓越城市,推进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国际科创“五大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复杂新型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争议,上海给出了新枫桥经验的“上海版本”。

  新型矛盾纷繁复杂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走进上海首家专调中心——浦东新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前来这里申请调解的群众络绎不绝。

  “浦东是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田,现在又和自贸区合并了,经济活跃度非常高,除了传统矛盾纠纷外,大量新型纠纷也随之而来。”浦东新区专调中心负责人沈东说。

  在这里,每天有大量的医患纠纷、交通事故、民商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以及一些涉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类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在交通事故调解组,前来调解的群众排成长队,这里采取的是公安交警管定责、调解中心管调解、保险公司管理赔的一条龙调解模式,等候者虽多,但秩序井然,群众满意度非常高。

  对近年来上海涌现出来的新型专业性矛盾纠纷进行梳理,较为突出的有涉外商事纠纷、新型金融纠纷、国际航运纠纷等几大类。

  比如,伴随着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上海的涉外商事纠纷不断增加,这些纠纷往往存在跨境调查取证难、域外公证认证程序繁琐等难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纠纷成为上海有关单位和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

  又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以P2P为代表的网贷平台野蛮生长,接连引爆危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受此干扰。这些纠纷往往复杂多样,化解难度大。据上海高院统计,近五年来,一审金融纠纷案件高达47.8万件。

  上海市司法局基层处提供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年均受理纠纷数量在20万件以上,占受理总量的60%以上。

  “严峻的形势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近年来,为了有效化解纷繁复杂的新型矛盾纠纷,上海市在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了16个区专调中心的全覆盖。同时,我们还鼓励和引导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培育和推动调解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到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中来,成效是显著的。”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说。

  专业调解应势而动

  记者来到融孚律所的时候,这里正在调解一起银行理财产品纠纷,主持调解的是所里的一名律师。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融孚所高级合伙人吕琰告诉记者,他们在发起成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中心”的同时,又与上海市银行业调解纠纷中心合作成立了沪上首家律所“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

  他认为,律师参与调解具有专业性、中立性和灵活性特点,律所成立调解工作室能更好地与法院对接,充分发挥律师调解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鼓励律师参与调解,上海高院和上海市司法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本市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市律协、区律工委设立律师调解中心,各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各律师事务所可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老百姓可就近寻求帮助。

  “让专业人才干专业事,这对有效化解新型专业矛盾纠纷可谓对症下药。”上海市司法局律管处负责人张铭说。

  2011年注册成立的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是国内专业从事商事调解的民办非企业机构,近年来该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化解了大量商事领域的专业纠纷。

  不久前,历经多年的百年老字号“宏济堂”商标之争终于尘埃落定,这一案件曾被法院裁决,但纠纷始终没有有效解决,而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的及时出手,终使双方握手言和。

  目前,像这样在民政局登记的“民非”调解组织有近百家,他们在政府引导下,按市场规律办事,给当事人提供专业纠纷解决方案,成为专调力量的有效补充。

  其实,上海专业调解的主力军是各区全覆盖的专调中心。记者在浦东新区专调中心了解到,这里有7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平均年龄只有35岁,他们具有法律、医学、心理学、金融等专业背景。

  据统计,去年一年该中心人均调解案件300余件。

  专业内行,是他们的特色,也是当事人喜欢上这里调解的主要原因。3年多来,该中心又陆续孵化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迪士尼)纠纷调委会、上海证券期货基金纠纷联合调委会、新区工商联民商事纠纷调委会等7家市、区级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有效化解纷繁复杂的各类新型纠纷。

  以专调中心为主导,律师调解力量为辅助,第三方社会组织为补充,形成了上海独有的社会新型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在源头上就地解决矛盾纠纷,大大缓解和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和压力。

  先行先试持续发展

  毕业季刚刚过去,3名“法学人民调解”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正式入职嘉定区专调中心。4年前,他们考入上海政法学院,并选择了人民调解专业。

  “学生除了要学法学基础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与人民调解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调解心理学、人民调解导论,以及医患纠纷调解、道路交通调解等专业课程,其间还要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上海政法学院法学院院长侯怀霞说。

  正如其所说,近年来,为了保证专业调解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上海有计划地开展了专调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上海政法学院开设了法学人民调解专业,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也开设了相应的专业和课程。

  在构筑人才保障机制的同时,上海又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

  记者了解到,上海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渠道的人民调解经费保障体系已经全面建立,该体系实行项目化运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不论是人才保障还是经费保障,其前提是制度保障。近年来,上海市陆续出台关于“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的意见”“推进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人民调解员行为规范”等制度和文件,为上海建成最具前瞻性的专业调解体系作出顶层设计。

  记者手记

  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正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着力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

  记者在采访中,深刻体会到上海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新纠纷,严峻形势倒逼上海必须及时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新型矛盾纠纷的多元调解机制。

  近年来,从专业人民调解中心的全覆盖,到第三方调解组织的蓬勃发展,再到各种“民非”调解组织的试水创新,上海通过顶层设计,建立了从人才培养和储备、经费的组织和落实,到各项制度制定和出台的一系列保障机制,最终建成一个新型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这一刻,瞰上海

    这一刻,瞰上海

  • 开发VR课程 补上海洋教育这一课

    开发VR课程 补上海洋教育这一课

  • 相约进博会!“洋记者”带你穿越上海

    相约进博会!“洋记者”带你穿越上海

  • 上海27条“实招”支持民营经济 “三个100亿”缓解融资难

    上海27条“实招”支持民营经济 “三个100亿”缓解融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