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记者调研:四川各地用这些实招破解民企融资难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11-14 我要评论

题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四川当地企业融资门槛在降低,成本也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银行贷款期限过短、转贷造成成本上升等问题。对此,还需要采取更多有

  题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四川当地企业融资门槛在降低,成本也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银行贷款期限过短、转贷造成成本上升等问题。对此,还需要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综合性的措施,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今年以来,针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实招、硬招,效果怎样?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七督导组深入四川省,实地督导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看实效、查症结、找办法。

  融资门槛降低但转贷成本较高

  四川泰和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苗木销售。泰和园林董事长杨从伦说,苗木项目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公司自有资金不够,只能求助于银行,但由于缺乏银行认可的房产等抵押担保物,一直难以获得贷款。

  “这几年,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竹果)权逐渐被银行认可,公司以此累计获得2800万元抵押贷款,解了燃眉之急。”杨从伦说,有了充裕的资金,公司发展稳扎稳打,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通过走访获悉,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举措落地,四川各地政府、金融机构加大了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门槛在降低,成本也有所下降。

  据泸州市委书记刘强介绍,这几年泸州全市贷款利率总体保持下降趋势,今年三季度,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7.06%,比二季度下降0.21个百分点,同期支农再贷款利率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宜宾胭脂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桂德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有林权抵押贷款500万元,当地政府贴息一部分,年利率为5%左右,还节约了以往抵押评估、担保等一系列费用,一年节约成本10多万元,“要按照以往的年利率,再加上各种隐性费用,成本要达到12%,以现在公司10%的年利完全支撑不了”。

  不过,走访中很多企业反映,当前还存在银行贷款期限过短,企业面临转贷造成的成本上升问题。

  宜宾市锦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法人肖泽说,银行给小微企业的贷款期限大部分都是1年期,扣除办理手续时间,实际使用时间可能只有10个月。还款日期一到,有的企业只能转而去民间筹资,过桥成本很高。民间资金“贵”倒在其次,更担心的是,偿还了贷款后续贷不上,无法从转贷中抽身。

  除了转贷造成的融资成本上升,“借钱不容易”也备受关注。多家企业表示,企业固定资产相对较少,质押物不足,同时商誉等无形资产在银行的认可度低,企业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条件难以匹配。

  泸州宏旭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轻资产制造企业,主要资产为制造设备。该公司董事长魏永刚说,大多数银行都不接受设备作抵押,少数接受设备抵押的银行,授信额度也非常低,这样造成企业融资金额严重缩水。“希望银行的创新步伐能跟上企业的需求变化,为不同的企业量身设计更多金融产品。”

  图为四川泸州市驰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间。今年10月份,驰腾科技公司与另外两家智能终端企业以“机器设备抵押+股东保证”的反担保方式,获得融资担保3000万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摄

  信息不对称是融资难主因

  在走访过程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银企信息不对称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障碍。这其中既有企业自身原因,也有一部分是由于银行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经营和风险状况,风控手段单一。

  工商银行泸州分行行长马强表示,在面临融资难的中小企业中,“缺信用”“缺信息”“缺增信”问题较突出。发放同样数量的贷款,中小企业信息收集、调研等费用一般是大企业的数倍,导致银行对其授信审批意愿较低。

  中小企业与银行相互不了解,还表现在企业需求与银行贷款项目不匹配。建设银行泸州分行行长代建勇说,近年来泸州经济转型升级快,涌现出很多新型企业,资金需求多元化,银行在产品设定方面跟不上,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除银企信息不对称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速下行期,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地方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趋于谨慎,这成为当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因之一。

  不少城商行负责人表示,小微企业贷款占全行贷款比重的30%至40%,近年来这一类贷款的不良率有所上升。在小微企业贷款扩容增量的同时,控制风险也尤为重要。

  担保市场的变化也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在泸州市,市场化的担保机构大部分已经退出,95%的担保贷款由政府性担保机构办理。但是,政府性担保机构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当地共12家政府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达27.67亿元,担保贷款余额仅有70.1亿元,放大倍数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家银行负责人表示,银企信息不对称、不良贷款率上升及担保方面的问题,光靠银行等金融机构无力解决,迫切需要政府这只“手”相助。比如,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等。

  要采取更多针对性综合性措施

  针对企业融资贷款痛点、难点,目前地方政府、银行金融机构正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在备受关注的企业转贷问题上,地方政府拿出了不少“硬招”。泸州市设立规模达12.8亿元的市级应急转贷资金,截至9月末,已累计为企业办理转贷431笔、共42.94亿元,为企业节约转贷成本1.1亿元以上。

  一些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探索解决途径。如泸州农商行积极开展续贷业务,缓解小微企业“倒贷”问题。多家银行推出了“免还续贷”“连连贷”等产品,实现到期转贷无缝对接,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针对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地方政府和银行已开始着手打通“信息孤岛”,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泸州市建成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国省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已归集54个部门信用信息3990余万条,涵盖全市企业法人4.6万家,自然人491.07万。同时,还致力于加强银企之间信息互通,连续5年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为调动银行金融机构投放信贷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完善融资风险机制,构建风险分担机制,为银行放贷“打气”。

  宜宾市从今年起连续3年每年投入500万元,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分担资金,风险损失由市政府、合作银行和担保公司三方承担。泸州市设立1亿元风险资金池,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损失,按最高不超过损失额60%予以补贴。

  银行金融机构自身则从优化考核体系着手,在绩效薪酬管理上逐步建立符合普惠金融业务特点的专项绩效考核制度。

  当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还需要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的措施。督导组组长、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表示,要不断优化监管考核机制,尽快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性担保机构作用等,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激发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动力及创新活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

    中国经济网相关专题:支持民营企业在行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昆明:亮出新颜值 美出新气质(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昆明:亮出新颜值 美出新气质(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庆祝改革开放40年】贵阳:依托大数据勇闯改革深水区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庆祝改革开放40年】贵阳

  • 记者调查:宾阳如何铲除电信网络诈骗“毒瘤”

    记者调查:宾阳如何铲除电信网络诈骗“毒瘤”

  • 莫让不正当营销欺骗消费者

    莫让不正当营销欺骗消费者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