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科技创新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涌现,特别是基于新技术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蓬勃发展,信息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发展实践表明,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明显增强。进一步发挥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科学技术能够直接对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产生影响,推动产业发生变革。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升级。
近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内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供给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第一,培厚科技创新土壤,提高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科技创新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尊重和利用其自身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一是要重视源头创新,增加源头供给。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我国源头创新的主体,只有充分赋予其更大的科研自主权,调动科研人员的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围绕加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按照市场机制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目标导向式创新。二是要不断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保障全社会R&D经费的投入,搭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具备原始研究能力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在强化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过程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原生动力。
第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科技创新有赖于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要在配套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充分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一是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既要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束缚,坚持市场导向组织开展研究与创新,还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惩戒科研失信行为,建设诚实守信的科技创新软环境。二是要完善科技投融资体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中发挥金融资本的作用,支持原创性重大科技创新,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活动,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投资有机结合。探索投贷联动的融资新机制,加快发展科技保险和创业担保,鼓励企业大胆开展科技创新。
第三,把握科技创新方向,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供给。科技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核心资源,在关键技术方面加强科研和研究成果转化就能增强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一是要聚焦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技攻关。顺应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瞄准智能制造方向,加快中低技术水平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二是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加科技创新技术供给。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成果需求巨大,应大力推动已有的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潜力大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和新工艺等创新成果尽快实现转化应用。企业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承担产业化项目,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直接对接,在市场环境中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
第四,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锻造一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就是涵养科技创新的生命力。一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二是要充分为科技人员松绑助力,发挥人在科技创新中的创造力。在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使用上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武汉大学 韩彬)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