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京津冀绿色发展看河北】这群“网红”,让塞罕坝披上美丽“外衣”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7-08-19 我要评论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塞罕坝人描绘了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塞罕坝人描绘了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从顶风冒雪的第一代建设者到其后三代人,塞罕坝人几十年如一日,苦干实干,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再造成今日的“华北绿宝石”。1962年,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林一代”,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塞罕坝。在超乎想象的恶劣环境中,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意志和勤劳克服了种种困难。没有电,就点煤油灯;没有水,就喝雨水和雪水;没有食物,就吃全麸黑莜面和咸菜;没有房屋,就住羊圈或者窝棚;没有路,就趟着沙丘和野草走……就这样,他们让塞罕坝林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不得不说,这是塞罕坝人用执着的行动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

  塞罕坝林场森林覆盖率高,防火工作的担子就重。说到森林防火,自然少不了护林员,而作为护林员,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到远离人烟的望火楼上工作,一天两天还很新鲜,要想长时间坚守,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塞罕坝“望海楼”前,夫妻瞭望员刘军、齐淑艳合影

  塞罕坝林场一共有9座望火楼,其中有8座都是夫妻共同坚守。这些年,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海拔最高点——1939.6米的望火楼上,47岁的瞭望员刘军和妻子齐淑艳夫妇是名副其实的宣传担当,按网络流行叫法,是“网红”。他们2006年来到这里,每天与孤独为伴、和寂寞为友,在这片年均气温只有零下1.3摄氏度的林地高原上孤独守望。他们工作单一,在每年长达9个月的防火期里,每隔15分钟就要瞭望一次,一天要瞭望96次,一年就要瞭望25000多次,记录、巡查……他们昼夜重复着如此平凡却又重要的工作,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这样枯燥的工作,他们坚持了11年。

  刘军夫妇的坚守,不仅守来了林场的安全与宁静,更引来了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他们的事迹。究其原因:其一,他们工作在海拔最高、最艰苦的望火楼上;其二,刘军是“林二代”,他过世的父亲曾在望火楼工作8年,子承父业,刘军和妻子继续着老人的坚守。现在,24岁的儿子也从外地回到林场,成为林场的一名扑火队队员,成了塞罕坝的“林三代”。他们一家三代坚守林场的事迹打动了很多人,也激励了很多人。刘军、齐淑艳夫妇也因此获得了“2016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荣誉称号。

  55年来,像刘军夫妇一样坚守在望火楼的共有20对夫妻。因为他们的坚守,55年来,940平方公里的塞罕坝林场没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一座塔就是一个家,一个家就是一组卫士。守候在望火楼的护林人,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守护着塞罕坝的绿水青山。如今,望火楼里设施齐全 ,不仅布上了网络,还安上了电脑、装上了有线电视……县里有的生活及工作设施,这里几乎都配齐了。有意思的是,在望火楼的外墙上,写着“望海楼”几个大字,想必是视线所及之处都是苍翠林海的缘故吧。

  造林难,守林更难。塞罕坝林场取得的成就,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益于几代林场职工的接力传承、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这个时代,我们总在弘扬“匠人精神”,“匠人”用心做一件事,单纯到只想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匠心”成就“匠魂”,塞罕坝的护林人,就是这片林海的“匠人”,用心打造这片美丽林海;他们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榜样和“范本”,值得全社会去学习。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全社会要形成生态建设的共识、绿化的合力,把绿化做好,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文/张筱宇)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京津冀绿色发展看河北】短视频 | 塞罕坝一线护林员:每天10小时巡查万亩林场

    【京津冀绿色发展看河北】短视频 | 塞罕坝一线护林

  • 【京津冀绿色发展看河北】航拍塞罕坝机械林场 百万亩林海记录三代人的艰辛

    【京津冀绿色发展看河北】航拍塞罕坝机械林场 百

  • 建设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企业——推动绿色发展畅享绿色生活系列述评之二

    建设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企业——推动绿色发展畅

  • 【砥砺奋进的五年】保护好青山 才能有金山

    【砥砺奋进的五年】保护好青山 才能有金山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