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是央行在2017年9月份首次出台的,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政策分两档标准实施:上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上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10%以上,则该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可在前述下调的基础上再下降1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按照原来的考核方式,银行要达到第一档标准比较容易,但达到第二档标准则比较困难。现在将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相当于降低了定向降准门槛,将原来不属于优惠政策范围内的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小微企业纳入进来,能使更多银行获得定向降准机会;同时,原享受优惠的授信企业信贷规模可以从最高500万元提升至最高1000万元,提升了单户小微企业的授信额度,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
“此举实际上也是扩大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能够提升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政策进一步倾斜小微企业的体现。”董希淼表示,在春节前后实施这样的考核措施,有助于在岁末年初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认为,此次标准调整对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普惠金融有利,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够降低银行服务小微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操作成本等;二是有利于银行扩充小微服务范畴,无惧成本上升压力;三是有利于银行因企施策,信贷模式有望进一步优化,小微风险管控能力将获得提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