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新春走基层】匠心传承做好茶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9-02-11 我要评论

新春佳节之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位于福建武夷山景区内的“瑞泉(大红袍)茶博物馆”,见到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圣亮。这位

  新春佳节之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位于福建武夷山景区内的“瑞泉(大红袍)茶博物馆”,见到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圣亮。这位家族12代做茶世家的制茶人,笑着说自己骨子里都带着茶味。

  1982年,黄圣亮的父亲黄贤义恢复了祖上的茶厂老字号“瑞泉”后,黄圣亮兄弟3人就开始跟着做茶。作为黄氏第12代传人,黄圣亮入选2006年原文化部确认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每年做茶最忙的时候,连续几天都不能好好睡觉。”黄圣亮说,现在瑞泉茶业公司越做越好,茶叶产销规模由1982年的150公斤,发展到如今茶山数百亩、年产茶1万公斤。

  凭着一股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黄圣亮在长期的摸索中,将“夜间做茶定时法”“带山采茶双重制”等传统岩茶制作工艺总结出来,为确保武夷岩茶品质作出了贡献。回顾制茶过程,黄圣亮深有感触,有时候碰到技术瓶颈突破不过去,甚至都会怀疑自己,但做出好茶的时候那种快乐,又给了自己无限的动力。

  “现在武夷山有大小茶农、茶商上万家,机器做茶越来越普遍,传统的手工大红袍制茶技艺已经不多见了。”黄圣亮思考,如果祖先留下的传统技艺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消失,武夷岩茶走不了多远。于是,在传承家族百年制茶技艺的同时,2007年,瑞泉建立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瑞泉(大红袍)茶博物馆”,运用现代文化传播理念,立志将千年武夷岩茶文化广泛传播。

  谈到未来的规划,黄圣亮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座岩茶庄园,培养100名制茶师,将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现在许多人因为传统制作工艺工作时间长、学习过程长而不愿涉足,因此做茶也面临“人工荒”。黄圣亮说,“正是这样,我们更要注重加强培养新人,让一脉相承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坚守特色,永葆青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瑾)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新春走基层】“居村联养” 过新春

    【新春走基层】“居村联养” 过新春

  • 【“一带一路”在行动】中国与阿联酋产能合作树起新标杆

    【“一带一路”在行动】中国与阿联酋产能合作树起

  • 破解经济学世界性难题的理论创新

    破解经济学世界性难题的理论创新

  • 新西兰航班未获中国降落许可返航 系飞机调配不当

    新西兰航班未获中国降落许可返航 系飞机调配不当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