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见》的重要意义
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简称“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是一套基于宏观质量管理原则、贯穿于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全过程,以风险防控为目标,以进出口商品全过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处置和主体责任追溯追究为核心内容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组织制定《意见》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加快质量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推动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业务改革的迫切需要。9月27日,国务院印发《意见》,使其成为首个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规划。《意见》对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做出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意见》的总体定位
实现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目标任务,要靠监管体制机制作保障,这是实现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意见》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意见》站位国家治理高度,首次全方位谋划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在新常态下,运用风险管理理念,科学管控和有效消减质量安全风险,该放的要放得开,该管的要管得住,契合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二)《意见》落实中央改革要求,致力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强化信用监管和智能监管,提升验放效率和检验检疫监管效能,促进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
(三)《意见》强调风险预警与消减,突出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通过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消费者更加便于反映质量安全问题,获得质量安全信息;监管者能够更加主动地、系统地和持续地发现可能影响或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质量安全风险。
(四)《意见》坚持中国特色,实现了与国际规则的良好对接。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在最大程度简政放权的同时,保留了对少量的高风险进口商品实施法定检验,强化了从不合格假定向合格假定转变的有效衔接与过渡。同时,在风险监测和评估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处置措施,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是国际通行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三、《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的“工作任务”部分包括全面加强风险监测、科学优化风险评估、着力完善风险预警、快速实施风险处置和注重风险结果应用等五个方面、22项具体措施,为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坚守国门安全底线指明了前进路径。
一是全面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意见》提出制定、发布全国统一的风险监测计划,组织开展从口岸到市场的风险监测工作。加快建设全国数据集成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平台。构建全国一体化的风险监测数据共享与交互机制,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伤害信息通报协作。
二是科学优化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动建立风险评估中心、风险验证评价实验室和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等技术机构,支持和鼓励社会机构参与风险评估工作。加快风险评估标准制定,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推进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强化先进信息技术应用,规范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程序,推动科学实用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充分发挥风险评估工作的前置作用。
三是着力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按照质量安全风险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健全风险预警等级划分标准和动态调整规则。完善风险预警发布规则,明确时限、权限、流程、渠道等发布程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目标对象、预警范围等要素,分类实施风险预警。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各种方式,丰富发布手段,畅通查询渠道,提高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度。
四是快速实施质量安全风险处置。实施与风险预警等级相适应的全国一体化快速反应措施,及时开展效果评价、动态调整与解除。加强缺陷进口商品召回,加强质量安全公益诉讼。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市场主体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实施质量信用联合惩戒。推进执法监管、行业管理、刑事司法之间的有效衔接,建立质量安全严重违法企业强制退出制度。探索实施不合格进口商品口岸调离质量担保措施。
五是注重质量安全风险结果应用。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积极参与或主导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落实“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要求,改革检验检疫放行模式,以高风险商品和高风险项目为内容优化法定检验目录。
四、《意见》的预期展望
《意见》的落地实施,对贯彻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促进质量提升、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提质和升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重要指示,具有重要的作用。
《意见》的进一步细化与实行,有助于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既坚持中国特色,又快速接轨世界先进水平;有助于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多部门“串联”的风险处置流程扁平化为“并联”处置流程,进一步增强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助于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质量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为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钟群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