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8日讯 昨日,央行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央行连续投放多少、连续回笼多少都是“削峰填谷”的表现,旨在熨平诸多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一、张弛有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第三季度以来,外汇因素对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的影响基本消退,但流动性面临的季节性、临时性扰动因素增大,加大了市场预期和资金面波动。按照稳健货币政策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关注流动性形势和市场预期变化,加强预调微调和市场沟通,张弛有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中性适度、基本稳定。一是顺应货币供应方式的变化,考虑金融机构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需求等因素,以每月一次的频度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工具弥补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缺口;二是前瞻性估测收紧和释放流动性的季节性、临时性因素,增强通过逆回购操作主动投放和回笼的灵活性。央行连续投放多少、连续回笼多少都是“削峰填谷”的表现,旨在熨平诸多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三是加强预期管理,在每日常态化开展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及时向市场阐述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和央行操作意图,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第三季度,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保持稳定,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平稳,DR007 基本在2.75%-3%的区间内运行,市场预期稳定。观察利率走势应使用较长期视角。受经济数据公布、市场预期调整和交易性因素影响,市场利率有较强的弹性,短期波动并不能反映中长期走势。特别是月中、季末时点受到财政、监管等因素影响,货币市场短端利率波动加大,这主要是季节性、临时性因素在起作用,时点一过就会明显消退,因此一定范围内的利率波动也是合理的。当然,市场主体应不断增强流动性风险意识,科学规划流动性特别是前瞻安排跨季资金来源,“滚隔夜”弥补中长期流动性缺口的过度错配行为和以短搏长过度加杠杆的激进交易策略并不可取。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FBC广东2017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展览会”开幕——广
-
高交会新产品不断刷新认知——科技让生活更智能
-
刘世锦:做好“加法” 让“老经济”释放新动能
-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盛朝迅:如何推动“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