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1日讯(记者 王轶辰)抽水蓄能电站通过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来蓄集能量,待电力系统需要时再发电的水电站,能有效调节电力系统生产、供应之间的动态平衡。
为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的动态调节作用,有效缓解我国西部、北部地区窝电和弃风、弃光问题,国家电网公司近日宣布正式开工建设6座抽水蓄能电站,其分别位于河北易县、内蒙古芝瑞、浙江宁海、浙江缙云、河南洛宁、湖南平江等地。6个项目总投资524亿元,总装机容量840万千瓦,计划全部于2026年竣工投产。
“近年来,我国电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的规模迅速扩大,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表示,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最具经济性的大规模储能设施,做好建设和调度运行,有利于更好地利用新能源资源,有利于提升电力系统综合效益。
此次新建的6座抽水蓄能电站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提高系统整体经济性,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投产后,通过远距离输电通道,可实现与西部、北部地区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联合协调运行,减少机组调停,每年促进消纳富余风电、太阳能发电量133亿千瓦时,有效缓解西部、北部地区窝电和弃风、弃光问题。
优化当地电源结构,缓解系统调峰调频压力。目前,河北、内蒙古、河南电源结构以火电机组为主,系统调峰主要依靠燃煤火电。浙江、湖南水电丰枯出力悬殊,在枯水期系统调节能力较为紧张。建设河北易县等一批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同时可以满足东中部地区风电、太阳能发电快速增长所增加的部分调峰需求,为当地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提供有利条件。
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在新一代电力系统中充分发挥“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的作用。抽水蓄能机组启停便捷、反应迅速,对稳定系统频率、提供事故支援、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以180万千瓦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可以在5分钟内由满负荷抽水转变为满负荷发电,提供360万千瓦的电力支援能力。
有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抽水蓄能电站等电网基础设施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带动力强、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根据投资估算,6座电站可拉动GDP增长超过707亿元,增加电工装备制造业产值1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7万个。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寇伟表示,5年来,国家电网已累计开工建设21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装机容量达3015万千瓦;累计投产5座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610万千瓦。
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必然要求系统调节能力和保障手段的同步增强。“目前,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在电力装机中占比不到2%,还远远不能满足系统发展的需要。”刘宝华说,国家“十三五”能源和电力规划都要求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并明确“十三五”期间新开工抽水蓄能容量6000万千瓦左右,到2020年我国抽水蓄能运行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