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一图了解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01-09 我要评论

经济日报原标题: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科技新花绽放人民大会堂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71个项

    经济日报原标题: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科技新花绽放人民大会堂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71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7名外籍专家获得国际合作奖。

  从获奖项目和获奖专家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科技工作者们展现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自信。从引领前沿到服务民生,从自主创新到成果转化,中国科技在各个领域不断开拓进取,正在努力打造世界创新高地。

  中国智慧

  多点开花引领国际前沿

  本届科技奖励大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开出“双黄蛋”,这是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大亮点。

  说意料之外,是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经多次空缺、连续空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旨在奖励那些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贡献的中国科技成果。由于该奖项评选严格,自2000年度至2017年度,18年中曾有9个年度空缺。评出一个获奖项目就很难,遑论两个。进入21世纪以来,仅在2006年曾有过2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说情理之中,是因为2013年度以来,每年都有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产生。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的领域,已从之前较为集中的基础物理学,扩展到化学、生物学,呈“多点开花”之势。

  本次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两个项目,都引领甚至开创了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展示了中国智慧,可谓实至名归。

  香港科学家唐本忠团队原创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已成为一个由我国科学家开拓引领、多国科学家竞相跟进的研究领域。AIE材料突破了传统有机发光材料“聚集导致发光猝灭”这一经典内容的制约,实现了越聚集越发光的颠覆,已在光电、传感和生物等领域应用,成为吸引60余个国家1100多个科研单位的科学家们参与研究的热点领域。唐本忠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科技正在谋求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转身,我们要创立中国科学家的品牌。AIE就是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品牌。”

  而在“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项目中,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水稻理想株型关键基因方面取得重要发现,率先提出并建立了高效精准的设计育种体系。这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大意义,为“新绿色革命”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具有重要国际影响。

  中国力量

  自主创新服务国家战略

  本次获奖项目中,不少项目服务国家战略,彰显中国力量。

  获得进步奖特等奖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对加快我国能源转型升级、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重大新发传染病防治的“中国方案”也获得了进步奖特等奖,这个成果实现了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的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向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中科院新疆理化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家共建的中亚药物研发中心,则为西部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分布在油气开发、现代煤化工、深海探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等多个重要领域的获奖项目,都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深化高铁“走出去”战略,保障国家网络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也再攀高峰。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推进强军兴军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从2012年至2016年,国防专用项目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7项,占到总数的一半,技术发明奖一等奖7项,约占总数的六成。今年又有一项“国之重器”评审通过为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还有光学仪器和航天航空领域的两项重大成果评为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本次获奖的两位最高奖得主,也都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服务国家战略的自主创新事业:一位是王泽山,武器弹药领域的科技专家,是我国火炸药领军人物,推动了我国进入火炸药强国的进程。另一位是侯云德,是我国分子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

  中国责任

  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

  本次获奖项目中,有不少服务民生的科技成果。

  肝脏和乳腺疾病是危害数以亿计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医学超声成像技术进行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和改善愈后的关键。但传统B超成像对肝硬化检测敏感性差,对乳腺癌检测特异性差。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当地企业联合开发的高端超声影像产品,解决了传统B超技术的瓶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高端超声产品国产化,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获得本次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获奖项目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也成果丰硕。比如农业机械制造和高端农业装备项目较往年大幅增加,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青岛农业大学牵头研制的多种型号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装备,获本年度进步奖二等奖,为实现花生全程机械化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评审通过的获得国家进步奖的3个创新团队,2个扎根西部,1个来自中部,他们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同时,也将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主战场。中科院寒旱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扬高原牦牛精神,为我国青藏铁路、青藏公路、中俄输油管道、哈大高速铁路等寒区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的科学和技术支撑。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已形成持续领跑世界的创新团队,使我国杂交水稻始终稳居国际领先水平。西安交通大学热质传递数值预测控制及其工程应用创新团队,不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还有多项创新成果得到大规模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活力

  企业主体踊跃参与创新

  本次大会获奖项目中,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今年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占81.6%,比去年提高13.5个百分点,为近5年最高,说明企业在原始创新活动中的参与度大幅提升。同时,企业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技术创新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2012年以来的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特等奖一共9项,企业牵头的7项;一等奖64项,企业牵头的30项,与其他类型的创新主体相比,企业占据了优势地位。

  获得本次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就由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完成,该技术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获得进步奖一等奖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牵头完成,蛟龙号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实现了中华民族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梦想,已成为海洋强国建设中的大国重器;

  获得进步奖一等奖的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由神华集团公司牵头完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需要的重要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获得进步奖一等奖的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由中海油公司牵头完成,该成果使我国跻身于世界海上高温高压钻完井技术先进行列,安全高效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海上高温高压气田。

  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将见证蓬勃进取的中国科技力量,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新华社记者 张 铎摄

获奖者说

  王泽山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我从事火炸药研究60多年,这已经成为我此生的事业。火炸药的诞生已有千余年历史,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近代以来,我国研究相对滞后。为此,一代代科学家自主创新、无私奉献,攻克了武器装备关键技术,为中国火炸药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鞠躬尽瘁,最终实现该领域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突破。

  我感到,科技工作者已经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应继续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为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新跨越而不懈奋斗。

  侯云德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

  很荣幸也很兴奋可以获得这个奖项。重大传染病对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必须针对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这些年我只是把本职工作做好而已,我国还有许多长年致力于分子病毒学研究、基因工程药物研制的一线工作人员,以及为我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和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建设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们。

  在这个奖的鼓舞下,我们更要继续为祖国的防病事业不懈奋斗,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李兰娟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奖代表、“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第一完成人

  获得这个奖,我感到十分激动。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零的突破”。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完善。

  这个奖也是我们整个团队不懈努力的成果,不仅是对我们过去十几年所做工作的褒奖和肯定,更为今后新发传染病防治工作定下基调、指明方向。未来,我们要敢于探索、乐于创新、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继续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贾振元

  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代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项目第一完成人

  我们的研究工作能够为国家建设服务,并得到认可,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些年,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越来越重视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大科学技术研究力度,一些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必将为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继续努力,强化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在新的历史时代,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高翔

  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代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感到非常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好时代。我们这项成果的诞生是团队合作、长期耕耘的结果,也得益于国家、省部和学校为科研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为我们团队指明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也激励和鞭策我们在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中更加努力,培养更多年轻优秀的新时代能源环保人。(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 李芃达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科技工作者已迎来新历史机遇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科技工作者已迎来

  • [回眸2017]需求旺盛带动物流业快速发展

    [回眸2017]需求旺盛带动物流业快速发展

  • 【博智宏观论坛】刘世锦:中国经济如何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博智宏观论坛】刘世锦:中国经济如何转入高质量

  • [回眸2017]“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回眸2017]“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 从大写意到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