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来自河南省滑县、四川省布拖县、陕西省柞水县的3位县委书记,介绍当地脱贫攻坚情况。
精准扶贫,让政策落到实处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中央和各省区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破解了一大批难点、重点问题,帮助数千万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帽。虽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致贫原因各有不同,减贫对策也有所不同,但基层群众对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非常拥护。
“国家实施的脱贫攻坚一系列政策,只要落到实处都非常好,群众都非常欢迎!”陕西省柞水县委书记陈璇举了一个健康扶贫的例子。
柞水县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30.2%。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柞水县创新了做法,集中救治减存量,实行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建立了先诊疗后付费制度,采取“三免两提一降”措施:“三免”就是免除贫困户的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免除在镇卫生院看病报销起付线和住院押金,免除在镇村门诊就医诊疗费;“两提”就是新农合报销比例再提高10%,24种门诊特殊慢病的封顶线再提高20%,群众最高的能报销2.6万元;“一降”就是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过去超过1万元才能报销,现在超过3000元就能报销。同时,当地实行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群众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超过90%,满意度非常高。
四川省布拖县地处高寒山区,道路建设落后。布拖县委书记沙文说,在精准脱贫中,村路修通了,现在群众门前就是水泥路了。此外,四川省推出彝家新寨建设、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政策,现在农村彝家新寨一座连一座,新房一排连一排。布拖县每个村都办了一所幼儿园,大一点的村甚至有两三所。3至6岁儿童学前毛入园率超过90%。作为一个深度贫困县,这些都是不得了的进步。农民群众感慨“像做梦一样”。
河南滑县县委书记董良鸿说,河南省要求把扶贫车间建到贫困户家门口,比如枣村乡小屯村的扶贫车间,就是设在本村的产业扶贫就业基地。60多岁老太太抽空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务工,每天能赚一二十元。想来就来,干完就回家,赚的工资买肉、买面条,觉得自己脸上特有光彩。这种扶贫车间改变了乡村社会风气,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农民自编了一首打油诗:“门口就业真好,兼顾一家老小。转移就业一人,实现全家脱贫”。
自我脱贫,激发内生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就是要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增强他们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在基层扶贫工作中,如何巧妙激发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呢?
陈璇说,陕西省柞水县摸索出4个办法:一是组建党的惠民政策宣讲团巡回宣讲,开展传统文化巡回演出,组织脱贫户与非脱贫户见面会,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强烈愿望。二是组织职业农民培训、职业技术培训,传授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基本能力,引导他们争做有文化、有知识、有技能、有技术的新型农民,鼓励他们敢想敢干、能想会干,不断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三是改变以前给钱给物救济式扶贫的模式。全县所有村都建立了爱心超市,所捐的款物都放在爱心超市里。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村规守纪、村民自治和脱贫攻坚5个方面的实际表现,对贫困群众打分。贫困群众凭积分换取相应钱物,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新风尚。四是树立学习典型,制定新的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以及村民议事会,形成了“一约四会”制度,设立红黑榜,评选道德模范和脱贫攻坚典型,树立求富求美、向上向善的乡村文明乡风。
沙文说,为激发贫困群众勤劳致富内生动力,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要求。布拖县围绕这一主线,设计了4项工作载体:一是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每个贫困户家里要选派一人开展相对封闭的集中培训,提高他的语言表达、政策知晓、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争取让每户家里有一个明白人。二是“小手牵大手”。贫困家庭子女在学校接受好的言行教育,回家以后影响大人,让大人转变观念、转变行为习惯。三是以购代捐。取消简单的捐款,要求贫困群众生产特色农产品,帮扶人或者帮扶单位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四是农民夜校。由驻村第一书记主办,每周办两期,讲政策、讲技术。
三位县委书记说,现在贫困地区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敢打硬仗,坚决完成脱贫任务
这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最让人欢欣鼓舞的消息是,精准脱贫攻坚在贫困地区正取得突破性进展。
前不久,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已有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在历史上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净减少。河南省滑县就属于这28个成功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列。董良鸿说,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脱贫攻坚的标准和要求,开展了产业扶贫、安居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扶贫工作,脱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滑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3.7万人降为目前的1.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1%降至1.19%,87.7%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摘帽,达到了国家脱贫摘帽的标准。
陕西省柞水县、四川省布拖县目前虽然尚未脱贫,但减贫形势令人欣慰。陈璇说,柞水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土石山区县,在脱贫攻坚战中,注重标本兼治,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在提升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木耳产业、乡村旅游产业、林下中药材产业,新增市场主体329家,使绝大多数贫困户都“镶嵌”在脱贫产业的产业链上。由于建立了责任落实、统筹调度、项目资金、督导暗访、奖惩考核、作风建设等脱贫攻坚机制,全县形成了“领导带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2017年底,有2496户9311人高质量地实现脱贫。目前,柞水县贫困发生率从22.6%降到15.79%,脱贫攻坚工作迈入了陕西省的先进行列。
布拖县是彝族聚居区,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深度贫困县。沙文说,目前全县总人口19.12万,还有贫困人口5.7万。在产业扶贫方面,布拖县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布拖县因地制宜发展了本地品种黑牛、黑羊养殖业,还有核桃、果蔬产业,帮助1.8万人实现了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沙文说:“布拖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迈步奔小康。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深度贫困硬仗当中的硬仗,绝不让一人一户掉队,绝不拖全国后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俊毅)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