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2017年春季造林栽下的树苗,有1万多亩,成活率很高,长势也很好。”顺着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林业局副局长安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排排挺拔的云杉、油松等常绿乔木。
这里是西吉县火石寨扫竹岭村,地处宁夏南部山区,也是曾经被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之一的西海固地区的核心区域。由于生存条件恶劣,2013年村民整体搬迁异地。
人走山空。安晖告诉记者,生态移民后仅扫竹岭村周边就留下了3万余亩宜林山地。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如果出现大面积水土流失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唯有绿化方可减少地表径流,使当地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生态系统。但移民迁出区地质条件差,造林谈何容易?
“依托稀缺水源,以水定林是唯一的科学方略。”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马金元说。
六盘山区是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组成部分,尽管水源一直是这一区域造林的重要制约因素,但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等黄河支流发源于此,每年近3亿立方米的径流量直接惠及周边200多万人口,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水塔”。为了使造林更加精确、科学,宁夏启动了“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规划2017年至2020年完成营造林和提升改造260万亩。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主要是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分界线,也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宁夏降雨量分布不均,绿化工程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精准造林,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马金元说。
记者看到,为了提高成活率和成林率,林业部门在阳坡和阴坡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苗木混交品种和比例。即在阳坡栽植云杉、黄刺玫、油松,而在土层较厚的阴坡上部,则选择混种云杉、桦树。
“现在造林不仅在树木选择上更加科学,苗木规格也提升了,在成活率提高的同时,还可使幼林尽快成林。”安晖说,为了确保工程高品质实施,自治区财政在原先国家造林补助资金的基础上追加投入,估算总投资达20.55亿元。
据介绍,加强六盘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已写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立区战略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实施六盘山三河源水源涵养、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等工程,加快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带动南部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区绿岛生态建设。
“宁夏‘以水定林’工程实施后,移民迁出区的森林覆盖率有望提升12个百分点,对构筑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马金元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 凌 通讯员 赵 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