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史昆(中)和同事们在采油作业区巡井。
右图 青海油田采油一场尕斯第一采油作业区,史昆(左)在钻井平台上跟同事张占玉检查抽油机。 石 晶摄
史昆(右)和同事在作业区录取井口压力值。石 晶摄
国家建设,时刻需要能源。如今,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吃、穿、用、行都离不开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保障。为此,祖国西部的柴达木盆地,有一群可爱可敬的石油人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奉献终身。
青海油田主要作业区平均海拔3000米,空气稀薄、冬长夏短、极度干旱。除油田和部分采矿点,盆地中西部基本是无人区。青海油田也因此成为国内自然条件和工作环境最艰苦的油田,由于长期的荒漠生活,造就了一批肯吃苦、敢担当、善钻研的石油人,涌现出许多坚韧不拔且出类拔萃的质朴人物。
在花土沟尕斯油田见到的采油工人史昆,身穿红色工服,说话时左手习惯性搭在右腕上,黧黑的脸上表情不多,两眼闪耀着坚定自信的目光。
潜心学习成专家
“当一名懂技术的采油工”,是史昆的目标。1995年史昆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尕斯第一采油作业区,从事采油工作。在采油工的岗位上,他由一名普通的班组长成长为青海油田采油技能专家。
从事采油工作20多年来,史昆在工作中处处留心。白天上井时,他把井上出现的情况、如何处理的都记在笔记本上,晚上有时间就拿出来细心揣摩。
抽油机调整曲柄平衡操作和更换闸门,是采油工必须现场操作的技术活儿。为了掌握这一技能,史昆利用休息时间反复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采油一厂举行的技能比赛中,他夺得第一名,并以操作得分最高分值刷新了采油一厂抽油机调整曲柄平衡操作和更换阀门的操作纪录。
为了管理好辖区内的油井,他潜心研究,将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全部倾注在加强油井精细化管理维护、延长油井检泵周期系统工程上。
平日里,史昆一旦发现油井含蜡高、出砂严重,油井断、卡、脱现象频繁发生,他都会一口井一口井地查找原因,摸索规律,改进生产工艺,并为每口井建立翔实的井史资料档案,实施“一井一法、一井一策”。
20多年来,史昆记录了上万个油井生产运行参数,绘制出上百张井站工艺流程图,练就了一身绝活儿。只要油井出现问题,他通过“望、闻、听、摸”就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能迅速解决。如今,拥有采油高级技师资格的史昆,被同行赞誉为“油井神医”。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孩子太能钻研创新了”,在敦煌基地工作、史昆的第一位师父齐宪维,对爱徒有说不完的夸赞,“1995年史昆刚来采油一厂工作时,瘦瘦小小的,冬季的晚上我们经常要去管道抢险,每次他都冲在最前面,工作非常认真,脏活、累活抢着干,一闲下来就琢磨工地上出现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刻苦用心、为人诚实,作为师父我很骄傲能有这样优秀的徒弟”。
危难时刻冲在前
站在尕斯油田高处眺望,采油机和井塔沿着尕斯湖畔延伸至远方,仿若置身于另一个星球。“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这里被称为“地球上的月球”,可想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何等艰苦。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年累月“为油而战的奉献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走进柴达木盆地,才知道什么是奉献。
数年前的一个冬夜,有一口地处边远的油井管道被冻堵了。刚刚躺下的史昆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安排解堵所需的热洗车上井解决。深夜,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寒风刺骨,严寒导致管线冻堵严重,加之井位距离站区太远,只能选择逐段顶线解堵。解决方案制定后,史昆开始在车灯的照射下更换垫片。管线里的混合液体瞬间将他的手套、衣裤全部浸透。寒风中,工衣被冰冻得结结实实,酷似古代战士身上穿戴的“盔甲”,10个手指被冻得钻心疼。可是史昆一刻也没有停下来,匍匐在污油、污水里两个多小时,更换了5次垫片。天亮时分,解堵成功,史昆已经被冻得失去知觉,同事把他背进了值班房。
油井在运转中会随时出现问题,但不管山多高、坡多陡,都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有一回,油井在热洗作业中,井口突然传来刺耳的声音。瞬间,井口周围的原油像雨点一样从空中落下。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危险面前,史昆毫不犹豫地提起一把管钳,冲进了炙热的“油雨”中。他顶着刺漏形成的高压,双手紧紧扳动阀门吃力地一圈一圈地转动,几分钟后,刺漏渐渐减弱。当刺耳的声音戛然而止时,他转过头吐出嘴里的原油,然后瘫坐在地上。回到站区,史昆脱掉了被油液浸透的工装,拿来汽油清洗头和脸上的油污。回到基地,再用洗衣粉继续清洗身体……
大胆创新解难题
在采油一厂厂长程长坤眼里,史昆在工作上较真,遇到问题总是积极主动解决。“他是把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干出了不平凡。”程长坤说,史昆设计的工具非常实用,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也正是因为他的带头创新,使得我们这个作业区的工人团结敬业,大家工作之余聚在一起,常常交流心得、研究技术创新。
日常工作中的史昆善于观察琢磨,只要是有可能突破的难题,他就敢尝试;只要是有助于节能提效的点子,他就会埋头和同事一起研究,努力探寻破解之法。史昆独自设计的新取样阀在第一次试验失败后,他索性揣着样品上井场实验,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第六次,通过不断改进加工,最终获得成功,新取样阀有效解决了因冬季生产而困扰已久的难题。史昆牵头发明的光杆扶正器、防偏磨装置等一批首创工具,不仅实用,更为生产助力生威。
史昆的名气和影响力逐渐大了,兄弟单位来厂考察参观、学习借鉴的也多了起来。去年9月份,油田公司工会组织了一场史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成果推广会,一件件凝结智慧、精美实用的发明工具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史昆说,创新的精髓在于分享,分享就是学习、交流,开拓了眼界才能创新。目前,油田公司成立了“史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负责人的史昆带领着意气风发的年轻队伍,在尕斯油田不断探索创新。
史昆是青海油田的一面旗帜,凝聚着石油工人的朴素情感。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石油工人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和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用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激励着大家。在他身上,凝缩了石油人这个团体的精神风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石 晶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青海唐古拉地区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青海唐古拉地区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企业年金办法》出台 企业缴费不超职工工资总额
-
人社部解读企业年金办法:职工死亡后账户余额可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