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点赞中国经济数据
核心阅读
6.9%——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显示,中国经济结束了自2011年开始的增速下行态势,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这份亮丽的成绩单刚一亮相立刻赢得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多位国外经济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为中国取得的成绩点赞。国外学者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回升,将对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成绩好于预期,中国为什么能
近几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界关于中国经济“失速”“硬着陆”等悲观预测层出不穷。然而,此次公布的数据清晰证明:中国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商业与政治经济项目主管甘思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去产能、防范金融风险之际,中国经济这个增长速度出人意料的高。
取得好于预期的成绩,中国为什么能?
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蒂斯表示,2017年中国政府着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去产能,主动优化经济结构,一系列举措使得经济结构改善步伐不断加快,释放出经济增长的动力。
罗格·蒂斯认为,在政府推动经济转型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经济2017年取得6.9%增长率的动力主要来自消费与出口。“这说明,中国正在实现从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消费与投资共同拉动,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已经形成。”
日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露口洋介同样认为个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露口洋介分析,从2010年开始,中国个人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一直在上升,而投资所占的比重在减少。2017年,个人消费与投资一起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个人消费之所以出现大幅增长,是因为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发挥了巨大作用。群众脱贫摘帽之后,会去采购耐用消费品,拉动个人消费增长。
1月19日出版的日本各大报纸在多个版面大篇幅报道中国经济成就。《日本经济新闻》刊登了日本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伊藤信悟和SMBC日兴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肖敏捷的分析。伊藤信悟表示,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肖敏捷认为,像中国这样大体量的经济体实现这样的增长“实属罕见”。
哈萨克斯坦—德国大学国际问题专家伊戈里·伊万诺夫表示,中国经济增速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实,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老百姓收入稳步增长,为消费品市场和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些积极变化都是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历史新高的重要原因。
阿根廷《贸易纪事报》报道称,推动中国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部门出现明显复苏,进出口强劲上升。
巴西亚太研究所所长卡布拉尔表示,中国经济2017年的增速超出各方预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稳定措施逐步取得成效的显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进一步发挥积极成果,“一带一路”创造的外部需求正在不断释放,有力地带动了中国进出口增长。
“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表明,中国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乌克兰戈尔舍宁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维克多·索科洛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力发展创新科技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表示,未来中国要支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仍应继续以稳中求进的方式来推进改革,同时应控制债务风险。
助力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为什么行
6.9%的增速,在全球大经济体中仍是一枝独秀。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向好预期和健康动力。
“最新经济数据打消了外界对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动能不足的担忧。”罗格·蒂斯认为,中国在保持自身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呼吁国际社会摒弃以邻为壑的做法,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露口洋介对本报记者说,尽管中国依然持续贸易顺差,但是2017年进口增幅超过出口增幅。更重要的是,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出口而进口的原材料和产业机械,而是面向国内个人消费的进口在不断增加。今后,随着中国个人消费不断增加,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望进一步增加。
俄罗斯亚太地区发展预测研究中心主任萨纳科耶夫对本报记者表示,最近20年里,俄中之间的经贸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俄中之间油气管道设施的更新和扩建为俄罗斯出口能源提供了更多可能。“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给了俄罗斯很大信心,让俄罗斯的非能源类产品找到了广大市场,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现在,俄罗斯对中国经济有信心,认为同中国合作是未来方向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维克多·索科洛夫表示,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将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埃及地区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易卜拉欣·赫伊塔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波折,中国坚持开放,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坚持打造开放型经济体。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更多动力和机遇,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各方都在推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以及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这为扩大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新引擎。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复苏向好,这与中国的贡献密不可分。中国已成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和重要的需求来源地。
(本报华盛顿、布鲁塞尔、东京、阿斯塔纳、巴西利亚、基辅、曼谷、莫斯科、开罗1月19日电 记者张朋辉、吴刚、刘军国、周翰博、范剑青、谭武军、林芮、曲颂、韩晓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