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公开向社会通报,一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被严厉问责,这再一次说明生态红线是不可逾越半步的“雷池”,表明党中央面对问题不回避、雷霆追责不手软、维护生态不动摇的坚强决心。各地各部门都要引以为鉴,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把绿色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切实抓紧抓实抓好,牢牢守住“绿色底线”。
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并非只是简单的个案,深入剖析可以发现,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一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没有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没有从政治责任的角度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二是新发展理念落实不力,依然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依然选择让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让路,把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高高挂起”;三是监管部门和相关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不碰硬,导致环保红线层层失守,整改落实软弱无力;四是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尚不完善,制度约束力不足,甚至存在立法层面为破坏生态行为“放水”的情况。问题是严重的,教训是深刻的。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下,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多项重大举措接连发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举措实、推进快、成效好的新时期,生态环境治理走上标本兼治的快速路。但也要看到,多年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进入频发阶段,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将落实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扛起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守住事关国计民生的“绿色底线”。
扛起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发展理念是根本,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唯有牢固树立和贯彻绿色理念,才能真正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领导干部是关键,必须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谁破坏了生态,就要拿谁是问,就要向谁追责;制度建设是保障,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用法律法规织就生态环境“保护网”。
当然,进一步做好生态治理工作,更离不开严格的监督检查。今年下半年,环保部等七部门将全面排查全国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紧盯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抓整改。只要各地各部门统一认识、各尽其责、形成合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就能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