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改善有了时间表!这对于7省市人民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福利。
除了提出改善环境质量外,7省市的整改方案中对于责任人问责也给予明确。《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有些省市还决定出台政策法规,以清扫制度管制死角。
资料图:一名戴着口罩的行人走在北京街头。中新社记者 张浩 摄
环境质量改善写进整改方案
促进地方环境质量改善是中央环保督察最核心的目标,而这一目标与老百姓的环境诉求高度契合。7省市今天公布的整改方案基本上都谈到了环境质量改善问题。
“2017年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力争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2020年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0%左右;到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到2018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大气、水、土壤改善量化、具体明确,这是北京市给出的承诺。
上海则提出:“环保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3%左右”的同时,明确到2017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环境空气质量在2016年取得较大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至42微克/立方米;全市生态用地只增不减。
湖北省提出,到2017年底,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全省优良天数比例完成国家下达给湖北省的年度目标任务要求;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5%以上,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控制在7.9%以内。
“整改成效最终以环境质量改善来检验,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评判。”陕西省政府明确,到2017年底,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2016年明显下降;汉江、丹江、嘉陵江等长江流域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全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各市(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优良。到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作出的承诺是:“到2020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5%以上,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33微克/立方米;确保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全省基本消除、珠三角区域消除已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劣V类断面。
甘肃省政府则表示,2017年至2020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从89.5%上升至92.1%,劣Ⅴ类水体比例从不大于2.6%至完全消除;消除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省14个市州所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以上。
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可以喝上放心的水……对于当下的国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福利。
催生地方出台环境政策法规
餐饮油烟污染扰民问题是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在北京督察期间接到群众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据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透露,北京市“12369”环保投诉举报统计表明,2016年前11个月餐饮油烟投诉达4200多起,占总数近20%。北京市6万余家餐饮企业油烟污染控制需着力加强。
这是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留给北京市问题清单中的一个。对此,北京市给出的整改方案在明确城六区限制新建经营场所使用面积低于60平方米的餐饮企业;针对餐饮油烟季节性排放污染特征开展联合执法,实现发现一家、查处一家、规范一家的同时决定制定《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进驻广东时,发现多处保护区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违规建设乳源避暑林庄温泉大饭店、栈道、公路、采石场等项目;惠州市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违规开发旅游项目;揭阳市桑浦山—双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违规开发金玉园生态旅游景观区等。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查出的问题,广东省同样选择出台地方规定的办法来进行彻底根本整治。广东省的整改方案提出,将研究出台《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立调整管理规定》,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停止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彻底清理湛江市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韶关市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惠州市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河源市和平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揭阳市桑浦山-双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采矿、旅游开发等违法违规项目,逐步恢复和保护原有生态功能。
7月20日,中办、国办公开通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包括3名副省级官员在内,甘肃诸多官员被问责。而揭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盖子的正是中央环保督察。
在中央环保督察留给甘肃省的问题清单中,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破坏是最突出的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审批、违法建设问题长期屡禁不止。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准调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划后,省国土资源部门仍然违反《自然保护区条例》,在保护区内审批和延续采矿权9宗、探矿权5宗。其中,涉及核心区3宗、缓冲区4宗,共涉及保护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破坏对于甘肃省来说是永远的痛。为此,甘肃省公开的整改方案不仅为7省市中最长,而且最详尽。甘肃省表示,将出台《甘肃省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以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与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保护和管理职责,完善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界限核准以及勘界立标工作。
此外,上海市提出,将修订《违法排放污水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多项地方规章。
456个问题将有人承担责任
谁来为中央环保督察查出问题承担责任?这是7省市政府整改方案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中央环保督察会持续关注的重点之一。
仔细翻看,7省市的整改方案中都有“严肃责任追究”的内容。
上海市称,由市监察局牵头,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参加,对贯彻中央决策和市委部署不力、未完成环保重点目标任务、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督察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以及列入督察组移交问题清单的事项深入调查,逐一厘清责任,依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依法依规追责。涉及督察组移交问题的具体处理意见,征得督察组(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同意后,予以落实,并向社会公开。
就责任追究,北京市整改方案的表述是:“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移交的问题和线索,深入调查核实,逐一厘清责任,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对整改落实消极懈怠、不主动不积极、效果不明显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以铁的纪律推进整改。”
陕西省的整改方案透露,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共向陕西省移交了15个责任追究问题。对这15个责任追究问题,陕西省将依照《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逐一厘清责任,属于“乱作为”等违纪违规的,由省纪委(省监察厅)牵头处理;属于“不作为和慢作为”等履职不到位的,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处理;属于环境违法的,由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处理,涉嫌环境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的16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广东省的态度是,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对牺牲整体环境利益获得个人非法利益或因渎职、失职导致环境问题后果严重的责任人,坚决予以查处。
随着7省市整改方案的公布,中央环保督察留给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甘肃、陕西以及湖北的456个环境问题整改大幕也将全面拉开。而7省市政府作出的环境质量改善的承诺能否兑现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本报北京7月25日讯 本报记者 郄建荣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