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岭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整洁。 本报记者 周 剑摄
白墙灰瓦马头墙的建筑、高挂的红灯笼串、潺潺溪水缓缓流过……狗年春节期间,记者来到江西景德镇市珠山区竟成镇三宝村下辖的自然村马鞍岭村,看到群山环抱、层峦叠翠中的村庄仿若一幅水墨画。马鞍岭村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环境幽雅、公共设施完善、业态多元,到这里的人都会感慨:“古老瓷村重放光芒哩!”
马鞍岭村陶瓷矿产丰富,宋代以来,这里的古瓷矿、古水碓、古窑业孕育了辉煌的湖田窑。后来,由于当地制瓷中心转移以及交通不便,马鞍岭村逐渐失去了光彩。一年多以前,这里还只有泥巴路,村里没有路灯,夜晚一片漆黑。
如今,当地政府对马鞍岭村的民居、道路、管网、水系等进行改造优化,使基础设施有了巨大改观。
环境提升只是第一步,村庄要有产业依托才能兴旺。马鞍岭村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景德镇乡村振兴“三权分享、三股分红、三手合力”(简称“三个三”)模式的推行,即保护所有权、尊重承包权、用好经营权,引入资金股、盘活资源股、奖励人才股,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力量,运用市场无形之手作用,动员群众勤劳之手共同参与,以此实现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集体经济活起来的目的。该模式在马鞍岭村的具体落实,引起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变革。
景德镇珠山区国资公司董事长张跃军告诉记者,为了最大程度发挥马鞍岭的陶瓷文化和生态人文优势,区里成立了闲云涧文化产业公司,并与蜗牛(北京)景区管理公司合作,规划开发打造集陶瓷文化、山水、人居休闲、创客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珠山区国资公司、马鞍岭农村合作社、蜗牛(北京)景区管理公司三方合作,通过闲云涧文化产业公司来经营村庄,发展陶瓷体验、文创、民宿、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入股的村民不仅可以参与分红,还能实现在本地就业。
“在家门口工作,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村民周爱兰说,以前她在市区的酒店打工,没法照顾孩子。如今,周爱兰在村里的闲云涧文化产业公司从事保洁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元,加上利用下班时间打扫附近陶艺大师工作室的报酬,她每个月有近4000元收入。
环境改善、交通便利、陶艺氛围更浓厚……原本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来了。马鞍岭村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周边的陶艺师傅学艺,古老的技艺有了更多的传承人。
逐渐“苏醒”过来的马鞍岭村,正在向外界展示着更大的魅力。去年11月,这里举办了首届户外音乐节暨荧光夜跑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陶瓷文创旅游的浓郁氛围。村里的“书吧”解鞍小筑、“茶吧”茶鼎轩里,经常有旅客、创业者休憩小聚。解鞍小筑运营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周末和节假日来参观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来创业的“景漂”,他们正在成为“新马鞍岭人”。
“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声雷。舂得泥稠米更凿,祁船未到镇船回。”诗句里描绘的历史上景德镇水碓、窑业生产的盛况,有望在大山深处的马鞍岭村重现。经济日报记者 周 剑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