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有强大的产业配套体系。但在世界银行的测评中,我国营商环境的排名居于中等偏上位置,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
营商环境不理想,吃亏的主要是民营企业家。比如,“新官不理旧账”。一位国内知名的企业家委员就在小组讨论会上反映,某地换了新区长,之前签订合同承诺的道路拓宽计划“不管了”,企业已经投资的2亿元恐怕又要打水漂。类似事情屡屡发生,多年下来,个别地方的民营企业家已经习惯了吃哑巴亏。
受伤害的不仅是民营企业。“新官不理旧账”更伤害了当地的营商环境,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工作报告直面问题,如果能以此为契机,解决营商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痛点”,将极大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民营企业信心。
民营企业的地位早有论断。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打破行政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要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可以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到位,优惠政策也很多,关键还在于不折不扣地落实。
为此,应建立健全举报监督机制,对哪些地方、哪些部门还有隐形壁垒,在哪个环节遭遇了“旋转门”“玻璃门”,给企业指出“一键直通”的反映渠道,并将处理结果定期通报。相关部门也可以参照世界银行的评价指标,制定客观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给各地的营商环境打个分、晒一晒,这既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也能给投资创业者一个参考。佘 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