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福建代表团举行会议,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刘学新(中)在审议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发表的关于创新和人才的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落实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景录摄
3月16日,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慧谷产业园内的江西中直新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测试新产品。近年来,红谷滩新区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型人才来到这里追梦。如今,在红谷滩新区慧谷创意产业园,VR产业风生水起,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共赢发展环境。马 悦摄
“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3月7日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一句话。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必须激活创新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而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性要素。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就不能真正强起来。
人才是支持动能转换的关键
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将“发展”“人才”“创新”三要素并列到“第一”的高度来系统阐释,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人才是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动力主要是人才,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
“人才是第一资源。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在创新,它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则是新旧动能转换最核心的推动力。”全国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刘同德说,国家的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取决于有效发明专利的数量与质量,专利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拥有的人才越多,专利发明量越多,国家的创新能力就越强,新旧动能转换就越快。
BOSS直聘CEO赵鹏同样认为,新旧动能的转换有赖于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并且熟悉新经济、新科技的新型人才。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中国从政府到民间、从学界到企业界,对创新都抱着一种开放的态度。58招聘研究院院长李妍认为,中国的科技原创能力一路走强,涌现出一大批走在前端的公司。无论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企业,都需要不断扶持创新,注重高新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迫切需要各种人才。”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谷振春说,我国首先需要建立一支能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其次,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产业发展的初始动力是科技,要努力把实验室里产生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外,还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产业工人。
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对待人才方面,他大力号召“广开进贤之路”,曾明确表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人才的不断涌现,需要良好的制度和环境做保障。“以北京为例,北京有全国最好的大学,并不缺乏人才,但要实现建设科技创新之都的目标,就要考虑如何留住人才。”李妍说,当前,全国各地都在争夺人才,比如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就业即落户的优惠政策让不少年轻人有了新的选择。与此同时,北京的人才正在加速流失。“要留住这些人才,北京就应该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比如,推进宽松的互联网高科技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为其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需求。”
江瀚认为,要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以人为核心的生产能力,降低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状态,让按劳分配真正在收入分配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从而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
科研人员处于人才金字塔的顶端,总体看,目前我国科研人员的创新激励政策还不够完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吴希明建议,应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让科研人员的技术价值有所体现,保证研发力量的持续集结和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
本土、海归人才并用并重
“千人计划”“人才签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工作不断加码,我国就业环境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加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一项研究机构发布的海归人才就业创业报告显示,受海外移民和获得工作签证难度增加、海归优惠政策频出等因素影响,中国留学生回国率逐年上升。2016年,中国海外人才归国率已达79.4%,较10年前增加48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才吸引力度的加大,海外留学人才回流现象日益明显,海外招聘业务呈爆发性增长趋势。”李妍说,国内的创业热潮持续发酵,在国内市场一片火热的态势下,为了提高企业自身多元化的人才配置需要,互联网、金融、制造等行业对海外留学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科学等专业领域,海外留学人才更受偏爱。
“海归人才越来越多,是一个必然趋势。从硬实力看,中国仍然是一个高速成长的经济体,人才需求量大、市场机会多;从软环境看,一二线城市的生活、交通、文化配套也日益发达。”赵鹏说。
赵鹏表示,海归人才视野开阔,创新动力强。他建议,要争取更多海归人才回国工作,核心是搭建更加畅通的人才对接渠道,解决海归人才与国内岗位人才资源配置优化的问题。
“在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海归人才的语言能力、专业能力和经验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李国华说,浦东在就业创业和生活服务方面为海归人员提供了大力扶持。比如,为符合条件的尚在起步阶段的初创型海归团队或个人提供短期免费办公服务,最大限度地为海归创业者提供相对较低成本的成长环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轶辰 刘 瑾)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