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东正在工作。 孙潜彤摄
钢,是支撑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筋骨”。制造好钢,一直是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昭东教授为之奋斗的梦想,他立志把国旗插在钢铁锻造的峰巅。
最新的成果闪亮在港珠澳大桥上。“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被写入2017年国内十大新闻。这座世界总跨度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对桥梁钢的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抗疲劳、耐腐蚀等要求极为严苛,扛大梁的正是该实验室王昭东团队基于新一代控轧控冷工艺研发的高性能绿色桥梁钢。
王昭东是国家“十三五”海洋工程用钢项目研发负责人,他说研发眼光要像鹰隼一样犀利。钢铁冶炼技术林林总总,何为关键?骤冷。行话又称淬火。就像蔬菜速冷保鲜,快速锁定水分和营养,细胞组织还完好。钢铁也一样,冷却又快又均匀能使钢铁晶粒细化强化,是锻造好钢的关键。像舰船、潜艇的建造就急需各种极限规格的高强度钢板。对这类钢板做热处理的辊式淬火机,以前我国并不能自主制造,发达国家对此秘不外宣,迫使我国高价进口高端钢板。钢铁强国之梦如鲠在喉。
为攻下山头,插上国旗,王昭东等人组成了实验攻坚先锋队。实验设计出的辊式淬火机需要有应用伙伴,他们找到太钢临汾中厚板厂,看到该厂虽有兴趣但却犹豫“第一个吃螃蟹”风险太大,王昭东带人索性在该厂旁边租了一处毛坯房,白天游说,晚上现场调研,一连坚持40多天,最终有了我国首台(套)高端钢板淬火装备成功案例,被选入世界钢铁工业十大技术要闻。有了“零”的突破,国产高端中厚钢板发生战略拐点,由大量进口转为批量出口。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镌刻在祖国的钢铁生产线上。”这句话是王昭东的座右铭。他说科研人员要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争取项目不忽悠、不夸口,支出经费不旁骛、不浪费,尤其不能把成果当“贡果”去邀功利。
这些年,实验室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开展“靶向式”攻关,在高强汽车板、高牌号电工钢、高标准船用钢等领域频频落子。超轻概念车、标志建筑、输电铁塔、钻井平台、大型潜艇……实验室的创新成果写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仅海洋工程用钢项目的实施,即可实现我国高端海洋平台用钢品种自给能力达70%以上,最大寿命提升50%以上。1200吨超大型起重机吊臂、深海油气田厚壁管线、驰骋北冰洋的破冰船,这些“国之重器”从此不再受制于人。仅最近5年,实验室累计为钢铁企业创造利润500多亿元,综合减少我国钢铁行业CO2总排放量的7%,有力推动了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化转型升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潜彤)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