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马来西亚多元重工业集团签约,正式收购其旗下宝腾汽车49.9%股份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成为宝腾汽车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这是继2010年以1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之后,吉利最大一笔海外收购交易,吉利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在海外“技术换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
具有中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的首款五菱ConferoS近日在上汽通用五菱印度尼西亚工厂下线,该工厂是由上汽通用五菱投资7亿美元兴建的,年产能12万辆。据媒体报道,五菱ConferoS来源于国内自主研发的畅销车“五菱宏光”,这意味着五菱成为在海外“技术换市场”的又一个中国汽车品牌。
不过,面对短期内两起中国车企加速“出海”举动,也不乏忧虑之声。有人认为,日系车在东南亚市场盘踞几十年,去年就连美国福特汽车都因“无法寻觅到盈利路径”宣布退出印尼市场。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在家门口的“主场”都还没踢顺溜,去“客场”欲打破日系车垄断,岂不是“蚍蜉撼树”?
应该说,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早些年,我国汽车工业主要采取“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策略,跨国汽车公司与中国车企建立了一大批合资公司,把先进产品和管理理念引入中国,由于市场够大,随便一款车型都不愁卖,以至于不少国企患上了合资依赖症。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再加上外资品牌残酷打压,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步履维艰;无论在技术水平、产品水平和管理水平上,都处于明显弱势。
但如今,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已今非昔比。面对跨国车企的强势挤压,近年来,他们依靠创新驱动,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还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形成了相对竞争优势。继去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达494万辆,同比增长4.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市场占有率继续稳步提升。
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整体提升相对应的,是一批自主品牌车企在与跨国公司竞争中的快速崛起。长安汽车利用遍布全球的研发资源,潜心提高产品质量及技术含量,率先实现自主品牌百万辆销售规模;吉利汽车借力借势发展,研发能力大幅提升,产品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今年上半年销量增幅近90%,再次上调年度销量目标至110万辆。
还要看到,尽管日系品牌已在东南亚市场深耕多年,但其输出的技术相对落后,车型也偏老旧。只要我们输出的产品、技术与国内同步,配套服务能及时跟上,日积月累,就能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东南亚汽车市场偏爱经济、实用型,这对较为年轻的中国汽车品牌来说也是合适的。再者,当前东盟已成为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通过布局马来西亚、印尼市场,可以无关税进入东盟市场,对提高中国汽车品牌海外竞争力、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都是十分必要的。
反观国内汽车市场,尽管千人保有量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年销量基数已接近3000万辆。要想在如此高的基数上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几无可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仅增长4.6%和3.8%,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传统合资品牌“三强”都卖不动了,就很说明问题。因此,作为具有一定实力、志在全球化的中国汽车品牌,此时更应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彰显中国汽车企业的品牌自信。(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忠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