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还在建设中的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蔡代征/摄(资料图片)
12家中外联合设计机构设计方案 已形成阶段性成果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昨天上午听取和审议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维介绍,目前,《副中心详细规划》已经形成阶段性成果,按程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规划重点处理好“三组”关系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维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的一翼,规划中要重点处理好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关系,与副中心外围地区的关系,与城市东部地区和通州周边地区的关系,着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张维表示,将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强化规划管控体系,打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千年之城。
12家中外联合设计机构设计方案
张维介绍,2016年,北京市组织开展了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在12家中外联合设计机构的方案基础上,采纳各方亮点与智慧,汇总形成城市设计综合成果。
《副中心详细规划》充分吸收、融合了城市设计综合成果的主要内容,落实“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的要求,遵循中华营城理念、北京建城传统、通州地域文脉,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张维表示,城市副中心将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绿色交通、生态市政、民生共享、风貌景观等专项系统的多规合一,形成一张规划蓝图。
同时研究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规划管控体系,强化由管控图则、设计导则、技术准则和三维智慧信息平台组成的“三则一平台”,为后续规划审批管理提供支撑。
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
张维表示,副中心将紧紧围绕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促进行政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有机结合,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
具体来说,一是发挥行政办公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序推动中心城区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带动中心城区其他相关功能和人口疏解。二是依托运河商务区和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等地区,加强商务服务功能的细化落实,制定详细的准入门槛、激励政策与退出机制,重点承接部分中心城区商务服务功能。三是充分发挥通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势,以文化旅游区和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重点,促进文化与传统、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时代的融合。四是围绕三大主导功能形成高品质的城市综合功能,依托城市绿心、家园中心营造宜居的居住环境,建设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
国际一流水准规划建设管理副中心
张维介绍,副中心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来规划建设管理。副中心将从城市综合交通、职住平衡、公共空间等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最关注的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保障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一是建设以人为本、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以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为主导,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构建“小街区、密路网”的路网体系。
二是建设职住平衡的宜居城区。优化城乡职住用地结构,建立混合有序的用地布局,加强住房保障,打造公平、优质、智慧的民生服务体系,推动副中心职住平衡发展。
三是塑造高品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构建层级明确、连续贯通的公共空间体系,深挖空间资源增加公共空间总量,构建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和艺术性。
四是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刚性与弹性的关系,管控好刚性约束条件,避免出现重大结构性问题,通过划定战略留白地区,为城市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五是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坚持技术创新为人民群众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人大建议
挖掘副中心绿色生态宜居特色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郝志兰在代表城建环保委作审议意见和建议时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是北京发展的新两翼,要对标对接雄安新区规划,进一步明确副中心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
郝志兰建议,在承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过程中,要做好设计列出清单,并在详规上一一布好点,做到精细、精准承接,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打造高精尖产业发展新高地,大力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带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真正形成北京新的增长极。
同时,要深入挖掘副中心绿色生态宜居特色,落实“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整体结构,进一步明确东部与北三县、西部与朝阳区的两条绿色廊道,打造自然半自然滨水堤岸,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大尺度绿色空间。
郝志兰表示,要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严防副中心出现新的“城市病”。充分认识通州区目前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加快老城改造更新,实现以新带老、整体提升,提高通州百姓的获得感。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交通、市政、生态、公共服务等各项配套设施规划落地,加快推动中心城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优质资源向副中心配置,优化市郊铁路、地铁和地面公交的换乘系统。解决好职住平衡问题,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推进共有产权住房供应。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2017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北京将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昨天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本市2017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市环保局局长方力透露,2018年北京将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地方立法论证,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进一步提高治污的针对性。
低排区扩展到全市域
市环保局局长方力表示,2017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
2018年,北京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并实施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把高排放重型柴油车管控作为重中之重,将低排区扩展到全市域,严格执行高排放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禁行限行规定。同时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环保技改工程,继续压减燃煤,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严格落实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深化区域联防联控。
建设2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
方力介绍说,2017年北京优良水体比例有所增加,主要水库水质普遍处于良好水平,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全市好于Ⅲ类水体断面占比37.2%,同比增加了2.7个百分点;下游水质明显改善,消除了城市建成区所有黑臭水体,全市劣V类水体断面占比由43.2%下降至36.2%。
方力称,2018年,北京市将聚焦攻坚水污染治理,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增加全市再生水利用量,依法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管理。深入实施“河长制”,建设2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持续实施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全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3%,完成非建成区84条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方力介绍,本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通过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的审核,国务院批准后,将由市政府发布实施。
方力表示,2018年将制定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修改大气、水污染防治条例,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地方立法论证,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前期研究。
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实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开展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压实各级部门环保责任。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进一步提高治污的针对性。
此外,2018年北京将继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00家,推进全市拆违腾退土地留白增绿,启动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新增森林、绿地、湿地23万亩。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邹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