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PMI在2016年曾经一度跌破荣枯分界线,缓慢筑底后,又稳步上行;至2018年第一季度持续处于荣枯分界线之上。同时,去产能降杠杆政策逐步落地,僵尸企业退出仍在继续,这说明制造业中的优质资产已悄然步入新的增长周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3%,比上个月下降1个百分点,综合PMI为52.9,比上个月下降1.7个百分点。春节假期因素是PMI指数季节性下降的主要因素,但小型企业PMI降幅显然超过往年,创下近5年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这体现出小微企业经营承压。纵观全球,德国制造业PMI初值为58.4,创8个月新低;法国制造业PMI初值为53.6,创12个月新低;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为56.6,前值为58.6,经济增长已放缓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美国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55.7,创2015年3月份以来新高。外部环境变化充分显示出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形势下,全球制造业发展有调整,在我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给我国制造业提供了显著的腾挪空间。
3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6.8,较上月上升0.1个点,与宏观经济总体态势接近,小微经济运行稳中微升。其中,与总指数特别是制造业密切相关的3项指数均较上月有所上升。采购指数为46.0,上升0.2个点;扩张指数为46.0,上升0.2个点;信心指数为49.3。六大区域指数均呈上升,升幅最大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指数分别为46.0、43.3,均上升0.3个点,小微经济在春节长假后显现出增长趋势。
具体来看,小微指数中制造业指数为45.2,上升0.3个点;其市场指数为40.4,较上月上升0.3个点;采购指数为40.8,上升0.4个点;绩效指数为46.3,上升0.2个点。制造业相关指数回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结构调整后产业发展的效果。过去一段时间,小微制造业在结构调整中一直处于各行业中增长较弱的环节;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制造业回升较为显著。从调研结果来看,3月份制造业小微企业订单量上升0.5个点,原材料采购量上升0.5个点,利润上升0.3个点。诸多数据显示,小微制造业在未来发展中有望继续回升;但同期小微制造业积压订单量上升0.4个点,说明在回升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波动。
目前,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降杠杆”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将为整体改革营造稳健的货币金融环境;但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因素又会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紧缩的外溢效应,这种外溢效应会逐步反映在小微经济运行中。3月份小微企业融资指数为49.0,下降0.1个点;但当月制造业小微企业融资指数为49.4,上升0.2个点,这也说明外部风险和内部发展之间的平衡正在形成。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决定从5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统一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这次降税对制造业持续良性运行有支撑作用,对小微制造业发展更是意义重大;降税的政策红利会直接传导到小微制造业的各个行业中,形成企业新增利润,有助于小微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李 全 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