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驾驭能力是有效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的根本保障
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繁荣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个国家的制度驾驭能力是有效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的根本保障。与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成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世界经济发展中不断出现的经济危机和发展停滞让人们逐渐发现,市场经济本身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中性的,驾驭不力的市场经济不仅不美好,有时甚至是恐怖的。在经历了市场经济可能促进增长与繁荣、也可能带来危机和萧条的经验教训后,西方国家曾经普遍相信自己已经认识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通过政府调控和干预对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进行约束和匡正。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金融资本过度逐利、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根本冲突以及政府监管的严重缺失,让西方国家不得不再次审视其用以驾驭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是否真如想象中那么完美。2017年初的标普报告显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权信用评级呈现温和下降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部分国家应对市场风险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减弱,而市场经济运行所导致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则在增加。显然,世界范围内如何驾驭好市场经济的话题仍未终结,各国仍致力于在各自不同的制度框架下反思和探索驾驭市场经济的路径。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面前,其实真正需要变革的是在市场经济背后不同的制度体系。哪种制度体系更具优势、能够更好驾驭市场经济,哪个国家就有更大可能有效应对经济风险,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我们党始终对市场经济本身保持高度的理论清醒。习近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之所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规则和资源配置机制,必须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框架内发挥作用,也必须根据其服务于国家发展目标的有效程度来评价其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一般市场运行机制的有效对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力也在于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驾驭能力,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对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最好诠释
发展成效是对一种制度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最终检验。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从一个封闭半封闭的计划经济国家转变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从一个饱受贫困困扰的国家转变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中大国。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用制度优势驾驭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有效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能够使社会生产力以在其他制度下所没有的速度得到解放和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探索中,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在于: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改革,既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参考,也没有固定模式能够遵循。我们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前提,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政治智慧和渐进式的改革策略,政府逐步减少运用计划配置资源的经济管理方式,为经济运行不断注入市场活力。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最终确立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在破除原有体制弊端、积极探索市场化改革方向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找到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平衡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比之下,那种一味追求所谓理想市场条件下的理想结果,认为只要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就可以达到经济均衡发展的观念和模式,从一开始就排斥和否定国家和政府在市场制度形成中的作用的做法,往往导致新旧体制转换不顺、衔接不上,出现制度真空,进而引发经济崩溃、政治动荡甚至社会动乱。这一点,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转轨过程中体现得比较明显。不少国家在经历挫折甚至浩劫之后痛定思痛,又开始重新强调以制度供给促进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之后,优化市场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就成为改革完善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已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而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这是市场经济带来高效率、高增长的同时不可避免具有负面作用的“双刃剑”效应,是对政府监管有效性和国家制度优越性的考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和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国家的教训表明,放纵金融资本的逐利行为、忽视监管制度建设、迎合或依赖民粹主义,必然导致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弱化,无法做出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抉择。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中国充分利用制度优势合理扩大国内需求,有效降低外部经济冲击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表现出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经济危机的高超能力。这说明,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必要干预是通行做法,而一个国家根本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优势才是保障调控和干预能够获得理想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已经实现了完美结合。在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国际而言,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国家制度的竞争。各个市场经济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差异,将直接决定其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能力,决定其整体经济表现和综合竞争优势。对积极引领新型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而言,更好发挥制度优势,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和全球治理能力,驾驭和发展市场经济,还将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就国内而言,中国经济要实现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新时代,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独特优势驾驭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着力把握好以下几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远焕发强大生命力、保持长久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我国要发挥制度优势、更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政治优势为引领,更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的重要基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是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更好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们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破除诸多影响市场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仅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而且需要有相关制度建设予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需要在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中进行。这就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以有效治理为目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有效的政府治理,不是越界去管市场该管的事情,也不是去管自己管不好的事情,而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更加成熟和完备的体制机制。
(作者为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7日 07 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