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使我国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将是伟大的转变,也是惊险的跳跃。迈过这道坎需要破解一系列难题。
毋庸置疑,我国金融业转型存在一系列有利条件:有改革开放多年累积的实力、经验和智慧,有明晰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规划,有新时代经济金融发展指导思想,有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金融家。这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我们也面临一系列困难: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金融科技的冲击,等等。这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认识,趋利避害,精准发力。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战略转型的关键。有效防范风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实现有质量发展,是针对现存金融矛盾提出的,体现了问题导向,同时也是发展的目标。这为所有金融活动参与者提供了清晰的导向和框架。有质量的金融发展,不是追求金融总量的扩张、金融业增加值的增加和金融资产规模的扩大,而是体现在结构、深度和质量上,体现在金融核心竞争力上,体现在金融对社会经济和居民的综合服务上,体现在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上。这既是金融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未来经济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规划金融发展,有效运用金融资源,科学构建机构流程以及提高金融效率至关重要。
受周期性、结构性、政策性、规律性等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金融不再以原有的线性式路径发展,而是呈现出复杂的发展状态。这是一个新的时代,金融业应有新的格局、定位,并接受新的挑战和改变。只有准确预测未来并积极适应各种变化,才能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对冲各种可能的风险,实现新的跨越。
金融监管体制正在重塑,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初现,并将继续显现。新的监管体制强调统一监管、监管姓监、管监分离、功能监管、社会价值等新的理念,在强化发展与稳定平衡的框架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金融监管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会进一步加强,市场硬约束将会强化,影子金融、关联交易、隐性担保将受到限制,各种金融关系将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这些变化必将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影响,并引致金融业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适应产业结构变化是金融转型的基础。随着科技金融的发展,产业结构、金融自身结构的变化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快、更激烈。消费升级、技术进步、市场竞争,以及利率、汇率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将改变客户体验的方式和金融服务的方式,金融机构不再是单一的金融产品提供者,客户也不再是单一服务的需求者,传统金融业同时面对外部调整和内部调整的压力。创造更好的市场、更好的体验、更高效的服务,对每个金融活动市场主体都是必须直面的课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应对,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有效对冲产业、客户迁移的风险。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内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改革开放有更高的内在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指出,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人民银行易纲行长随后宣布了一揽子金融开放清单。这是基于中国发展需要的战略选择。金融相关主体应适应各种变革,主动对标现代经济发展和成熟市场经济要求,引入先进国际金融标准,自我革命,脱胎换骨,化蛹为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