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您可能无法想象,这支为国铸箭的总装团队近七成都是90后的年轻人,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今天的【无奋斗不青春】系列节目,记者将带您首次走近这群正值芳华,却肩负着新使命、新责任的年轻人,感受他们用奋斗与梦想书写的别样青春。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火箭公司总装车间副组长 刘洋 28岁)
刘洋:我和我的团队正在进行长五总装工作。我们从最早的长五遥一,到现如今的长五系列运载火箭,我们经历了很多第一次和困难。如今是我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我的青春就是和这些大火箭作伴,让它们承载我们的梦想飞向太空去探索无限的奥秘。
?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总装工作紧张进行)
总装车间一共156人,其中99人是90后,平均年龄不到28岁。刘洋告诉我们,刚入职的时候遇到的第一发火箭就是长五遥一火箭,当时就是新人遇到了新火箭,所有人都压力特别大,但是冲劲也比较足,当时有人睡觉的时候都抱着图纸睡着了。
(大火箭总装车间工作场景)
刘洋所说的长征五号第一发火箭,是中国人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梦想。按照计划,长征五号将于2016年年底首飞,首飞的成败标志着我国能否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但事实上,国际上的大型火箭发射成功率还不足百分之五十,总装是火箭成型的最后一道工序,刘洋和他团队的压力可见一斑。
他们的工作就是要把上万个零件手工组装到一起,融合成一发真正的火箭。大到6米长的火箭管路小到一颗螺丝钉都有毫米级的标准。对于刘洋和他的团队来说,有细心与恒心,而唯一缺乏的就是时间。
(大火箭总装车间工作场景)
刘洋:我们总装车间40个人,要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完成近5万个零件的总装工作。大家基本都是连轴转的,送我们进去的是朝阳,迎接我们出去的又是第二天的太阳。
(长征五号火箭芯一级舱内作业)
总装工作中最难的就是舱内作业,可是为了赶上进度,队员们经常在密不透气的舱体里一干就是4个小时。由于进、出舱极为不便,队员们经常半天都不喝一口水。里面的光线特别暗,只能靠头灯上的一点光,最热的时候能达到将近40度,工作一天出来衣服都湿透了,感觉像洗过澡一样。
(长征五号火箭整流罩分离试验)
长五火箭首飞前,要做好几百项试验,其中整流罩分离试验尤为关键,可就在第二次试验时,问题出现了。
刘洋:因为他整流罩有两个分离面,横向的分开了,纵向的没分开,就像贝壳一样,它这个贝壳没打开。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需要有人进舱去确认这个插头到底是插接的还是断开的。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火箭公司总装车间装配工 窦佳星)
只有重新把分离插头插上试验才能继续,可由于舱口极为窄小,只有身材瘦小的人才能勉强进入,装配工窦佳星主动提出进舱检查。然而此时,由于横向分离面已经分离,弹簧处于工作状态,整流罩也处于半悬浮状态,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窦佳星:进去后没办法翻身,必须得以最快的速度插接完,因为里边有炸药,有可能伤到人。
窦佳星在星罩里待了有30分钟,所有人都特别紧张,后来当他从操作口里冒出头的那一刻,大家就知道故障排除了,这次试验成功了。
(长征五号火箭整流罩分离试验成功)
正是这样一群不服输的年轻人,把一颗颗冰冷的零件组装成真正的大火箭。
2016年11月3日,他们为之奋斗的辛苦在这一天得到了回报。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在火箭腾飞的那一刻,也正是他们最自豪的时候。
(2016年11月3日 长征五号火箭首飞成功)
成功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这片刻的喜悦,因为接下来,他们就将投入到下一发火箭的任务中。不久前,大火箭装配工田超群在一次新任务的现场,向同是装配工的林婕求婚,让所有队员们既幸福又难忘。
(大火箭装配工田超群向林婕求婚)
林婕和田超群相爱在火箭总装之初,定情于火箭发射成功的那一刻。如今,林婕在天津负责长五火箭的总装,而田超群则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为新一发的火箭任务忙碌着,虽然相隔千里,可心却一直连在一起,因为他们都在为中国航天事业努力奋斗着。
(林婕和田超群)
刘洋:我入职时是一张白纸,现在在我这张白纸上已经画上了航天蓝。在未来,我要把更多的色彩涂在我这张青春的白纸上。
窦佳星:作为一名航天人,本身就应该把自己的所有梦想,所有努力用在这份事业上。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火箭公司总装车间装配工 雒云云)
雒云云:为自己的事业做出贡献,这就是青春,不分年龄,它是一种心态。你有一个目标去向着它走,不管当中有石头有山,有水,越过去,这就是奋斗。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火箭公司总装团队)
就在5月4日,大火箭总装测试车间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这也是这群勇敢追梦的年轻人收获的最好的青年节礼物。他们和大火箭一起成长,激情奋斗过的青春,顽强拼搏过的青春,必将更充实、更温暖、更无悔。(央视记者 崔霞 闫敏 熊江萍 庞静然 黄腾 米玥耿 成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