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骏 作 (新华社发)
从美国对俄罗斯、伊朗开启单边经济制裁,到美国单方面征收钢铝关税,欧盟企业似乎总会成为“躺着中枪”的标靶。特朗普政府接连采取单边行动,不仅让欧美关系面临危机,也使欧洲开始反思跨大西洋关系是否已经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跨大西洋关系将面临近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宣布单方面退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即“伊核协议”),引发了欧盟的强烈反应。过去几个月至今,欧盟为劝阻美国遵守协议,付出了大量的外交努力,法国与德国领导人更是分别前往华盛顿,游说特朗普“回心转意”。但是,最终毫无作用,美国并没有过多考虑欧洲盟友的意见,特朗普政府接连采取单边行动,不仅让欧美关系面临危机,也使欧洲开始反思跨大西洋关系是否已经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正如德国前外长施泰因迈尔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所言,本届美国政府不再将欧盟纳入其全球行动的一部分,而是将世界视为一个各行其是的“竞技场”。考虑到欧美间还存在着一系列分歧,跨大西洋关系将面临近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多边”还是“单边”
美国近两年接连在国际舞台上“退群”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其单方面退出《巴黎协定》与“伊核协议”恐怕是最为“刺伤”欧盟的单边决定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欧盟始终呼吁国际社会应通过共同协作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015年,欧洲大陆当时面临着极端严峻的恐袭风险与“疑欧”思潮威胁,但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发挥出了“超常”的外交游说水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通力合作,接连达成了“伊核协议”与《巴黎协定》。时至今日,欧盟内部仍有声音认为,上述两项国际多边协定是“欧盟近年来最成功的外交成果”。
好景不长,上述颇具欧盟“外交自尊心”的多边合作成果,自去年以来接连遭受美国挑战。虽然欧盟机构与主要成员国领导人为“挽留”美国,对华盛顿展开了大规模的外交游说,但收效甚微,这让一贯主张支持多边外交的欧盟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美国的“任性”为欧美关系前景增添了越来越多的阴霾,双方在“多边”与“单边”理念上的分歧已经开始引发欧盟外交界的反思。此次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艾莉·杰尔玛耶不无担忧地认为,当前,美国政府一旦作出决定,便不再会考虑欧洲盟友的想法了。欧洲应及时注意到这种趋势,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对美政策调整。
欧盟利益频受伤
“美国优先”背后的经济霸权本质同样让欧盟感受到了威胁。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欧盟经济利益被美国“误伤”的风险明显上升,从美国对俄罗斯、伊朗开启单边经济制裁,到美国单方面征收钢铝关税,欧盟企业似乎总会成为“躺着中枪”的标靶。事实上,“美国优先”挥舞的经济霸权大棒已经明显提升了欧盟企业的投资运营风险,这对急于稳住经济复苏态势的欧盟而言,如同一颗悬在头顶上的“定时炸弹”。
去年8月份,美国政府不顾欧盟反对,批准了对俄罗斯的新一轮经济制裁提议,相关制裁内容包括波罗的海天然气开发、“兰溪”、“北溪”1号和2号、“萨哈林”2号等8个欧俄战略性能源合作项目,参与上述项目的欧盟企业均有可能被美国的经济制裁波及。面对潜在的二次制裁威胁,欧盟一度威胁将对美“作出一系列经贸反制措施”。虽然最后欧美达成协议,参与上述项目的欧盟企业获得了有条件豁免,但这是欧盟以多项外交让步换来的。
在近日的“伊核协议”风波中,欧盟对伊朗合作企业再度面临类似的制裁威胁。有欧盟高级官员表示,在美国宣布开启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后,一些欧洲在伊朗企业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敞口,欧盟的反制裁专家正在积极考虑相关规避措施。不过,欧洲企业的避险情绪已经显现,相关经济损失未来将不断上升。欧洲空中客车飞机制造公司日前宣布,将暂停向伊朗出口价值200亿欧元的民用客机。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对此表示,特朗普正试图将美国变成“世界经济警察”,这是不可接受的。
在特朗普开征钢铝关税后,身为“盟友”的欧洲同样未能幸免。5月1日,美国对欧盟的临时豁免期限宽展1个月,但要求欧盟接受“钢铝自动出口配额限制”,并强调在6月1日后“再无延期”。目前看,美方的“狮子大开口”不仅给欧盟钢铝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大压力,还使欧盟内部产生了分歧。除德法两国对美国要价的态度不一外,其他成员国尚未达成意见统一,这给欧盟设定统一的对美谈判立场增加了很大难度。对此,有不少欧洲媒体评论指出,美国对欧盟在关税问题上的“要价”态度如此强硬,以至于人们几乎忘记,欧美目前仍互为最重要的“盟友”。
欧美关系何去何从
此间有多名欧盟学者认为,特朗普目前采取的一系列单边孤立主义措施已经严重影响了跨大西洋关系,虽然欧美关系当前在总体上仍处于“合作大于竞争”的态势,但特朗普过分注重本国短期经济利益的施政理念,恐将持续动摇跨大西洋关系的根基。
特朗普近期在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明确表态,在经济和安全领域,欧洲更需要美国,而不是美国需要欧洲。美国领导人的这种傲慢态度引发了欧盟高层官员的强烈不满。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的顾问娜塔莉·托奇近日便在其个人社交网络上指出,也许欧洲不应过分关注特朗普,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譬如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挽救“伊核协议”。
有当地媒体指出,特朗普的外交风格与行动同欧洲的认知格格不入,美国正在让欧洲受伤,但仍然有人“不愿面对现实”。
跨大西洋关系未来将何去何从?或许欧盟真的需要面对现实反思一番。在美国对外政策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欧盟部分政策制定者仍沉浸在以往的“西方世界”中,过分纠结于意识形态,反而忽略了自身制度的改革进程。
可以确定的是,在当前美国向全球大肆挥舞经贸霸权“大棒”时,欧盟需要着眼长远,积极连同世界其他国家一同捍卫多边机制,营造对自身有利的外部复苏环境。一个健康发展的欧洲不仅有利于全球多极化发展,也有助于营造相对平衡、健康的跨大西洋关系。如果个别欧盟政策制定者仍然“活在过去”,受制于意识形态与制裁压力的束缚,以“盟友”之名帮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拉偏架”甚至“吹黑哨”,最终受伤的仍将是欧洲自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布鲁塞尔记者 陈博)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