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心起社保金的缴纳和日后的养老方案。从中产焦虑到佛系青年,从“六个钱包”买房到“隐形贫困人口”,弥漫在社会中的焦虑情绪变着花样地出现。将其简单地描述成为一种情绪未免太单薄了些,我们关心的恰恰是最现实的问题: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在缴纳社保金,距离享受到社保金的切实福利,至少要等到60岁以后。按照现在的养老金标准,到60岁的时候,社保金能否让我们继续维持体面的生活?
我们帮你算了一笔账。
假设你今年30岁,月薪1万,年平均收入12万,生活费占一半,每年6万。考虑通胀因素,如果生活成本每年上升5%,60岁退休,按照人均寿命78岁来计算,退休后18年,如果要维持你现在的消费水平,你一共需要生活费168.8万。
那么按照这个工资水平,从22岁开始工作,到60岁退休,工作38年即456月,每月足额缴费,可以领取多少养老金呢?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60岁退休之后,养老金的计发月份为139个月,在这不到12年的时间里,你每月可领取养老金6000余元,共计可以领回90万养老金。
也就是说,你不用还房贷、不生病、无需补贴子女,在没有任何其他负担的情况下,距离你需要的养老费用,还有78万多的缺口。
然而,现实情况是——78万绝对是保守估计。在汇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数字:很多退休人士认为,舒适的退休生活所需的最低家庭收入应该达到每月人民币13000元-15000元之间。
研究资料显示,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人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不满意。因为我们的生活到中年时会变得不同:由于生育晚,需要为还在读书年龄的孩子支出不菲的学费;父母高龄,疾病相继而来;住房条件可能需要改善……这时,濒临退休,我们的养老金又可以解决多少问题?
图片来源:东方IC
或许你是个乐天派:“生活在中国,国家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几亿人无法养老呢?国家一定会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们来看看国家的情况。
《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489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7554亿元,财政补贴收入3038亿元;支出19117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当期保费收入与支出相减,亏空1563亿元。
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测算,未来五年,收不抵支的缺口会持续扩大。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2018年当期亏空2561.5亿元,到2022年为-5335.8亿元。
黑龙江已经陷入了养老困局。黑龙江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由2010年的268.8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457万人。根据2016年社保报告,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为2.75:1,其中广东最高为9:1,黑龙江最低仅为1.3:1。
也就是说,广东是9个年轻人在供养1个老人,而黑龙江平均1.3人供养1个老人,黑龙江全年几乎要花1000亿元用于各类社会保障开支。对于黑龙江来说,养老的压力已极其严峻,入不敷出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黑龙江只不过比中国大部分地区先走了一步。养老保险抚养比的状况在恶化。2016年的养老抚养比为2.73:1,到本世纪中叶,老龄化人口达到峰值,老龄人口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35%。相当于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养老抚养比则会演变为1.5:1。黑龙江的今天,不过是我们的明天。
当一个国家(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根据这个标准,中国已面临着“未富先老”的窘境。
更可怕的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正在下降。
“丁克”从一个小众行为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生养一个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抚养需要的大量时间、教育所需的高昂成本,以及教育观念不同可能产生的家庭冲突,都让年轻家庭望而却步。
2014年3月,著名人口学家翟振武在权威期刊《人口研究》上发表论文称:如果全面放开二孩,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总和生育率将达到4.5。
可就在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1723万人,远低于翟教授预测的4995万。
图片来源:东方IC
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不仅意味着没有人来填补养老金的缺口,对年轻人来说,基本上就意味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香港有句话叫“手停口停”,意思是说一旦停止了正在从事的工作,家里就吃不上饭、揭不开锅了。下到18岁,上到80岁,都在不停工作,为生活而奔忙。
数十年后,我们父母一代正在享受的“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很可能只会出现在我们少数人的生活中。未来我们的生存环境可能会发生逆转:充裕的会稀缺,廉价的会昂贵,容易的会困难,而那些现在高高在上的则会变得平易近人。
尽管形势严峻,我们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你可以通过学习让自身的技能增值,或购买各类金融产品让资产增值,都是在做一件事,如同巴菲特所说,“给自己的生活构筑一条护城河”,以便在“人生下半场”来临之时,依旧能够拥有丰富的经验、游刃有余的财力和社会情感的支持,从容迎接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作者:石更;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