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多地持续多日高温“炙烤”
最近几天,北方多地被高温笼罩,特别是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晴热暴晒成为天气主题词。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这些地区的高温天气还要持续多日,从20日起,华北东部、黄淮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天气将持续4~6天,最高气温可达35~38℃。
以北京为例,20日,处在高温蓝色预警中的北京,当日最高温已经超过35℃,而根据预报,21日,北京依旧有超过35℃的高温。
从大的区域来看,21日,华北黄淮的高温范围将继续扩大,北方高温表现最突出的是济南市,35℃以上的高温将从21日持续至24日。
除了北方的高温,在华南地区,广西广东等地同样被高温笼罩,不过,相对于北方的干热,华南地区的高温,因为空气湿度大,主要以闷热为主。
根据预报,本周华南的35℃以上高温范围不大,但很多地区最高气温达33-34℃,加之空气湿度较大,体感甚至可能超40℃。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未来十天,京津冀及周边需防臭氧污染
由于气温持续较高,且阳光暴晒,夏日里的臭氧污染需要关注和预防。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21至30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中南部太阳辐射强,温度高,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等级总体较高,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为3至4级,其中,25至26日,受降水影响,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略有降低。
据专家介绍,在温度较高、日照相对较强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就生成了臭氧。
臭氧为主的光化学污染,和人们熟悉的PM2.5相比,臭氧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有一些不同。
PM2.5主要会对人的心脑血管造成影响,而臭氧主要会刺激呼吸道和眼睛,造成哮喘、白内障等疾病。由于主要污染物臭氧并不会对大气能见度造成影响,因此从民众的重视程度上看,光化学污染远远不如PM2.5。
臭氧的存在需要高温和紫外线的照射,对于光化学污染,戴口罩的方式用处不大,防御光化学污染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尽量避免外出,同时关紧门窗。
有专家分析,臭氧是强氧化剂,不仅本身有害,其大气质量浓度还反映了大气的氧化能力,也就是生成二次污染物的能力。因此,想控制或降低大气中的臭氧污染和大气氧化性,就必须同步减少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做到污染物协同控制。
南方本轮降雨范围大时间长 已影响10余省份
与北方多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相比,南方的强降雨天气也已持续多日。
根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的介绍,17日夜间开始,本轮降水从四川盆地东部开始,先后影响陕南、河南、安徽、江苏以及长江以南的省份,范围已超过10个省份。
“本轮降水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由于这是移动性雨带,强度不如稳定性雨带强。”马学款说。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预计20日20时至21日20时,浙江南部、福建大部、江西东部和南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北部、贵州中北部和东南部、重庆东南部、云南南部和西部、台湾岛西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对此,中央气象台在20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对于降雨的走势,马学款分析,目前,南下冷空气势力比较弱,季风没有北上,同时副热带高压比较弱,暖湿气流也不强,所以降水系统会在江南地区摆动,导致未来三天降水主要在江南地区,但强度总体不是很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