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
随着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缓缓落下,这一串数字被写入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篇章。
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于今天(1月3日)进入距月面15公里的落月准备轨道,最终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从此,这颗陪伴着地球上亿年时光的古老星球不再陌生,人类终于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她的全貌,而非远远一瞥她朦胧的背影。
在外媒铺天盖地的解读中,这是中国探索浩瀚宇宙征程中新的里程碑,也是人类对广阔太空探索的一大突破。
NASA、马斯克祝贺中国
今天上午,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的新闻,瞬间“引爆”了国内外网络。
反应最大的媒体,要数美国和俄罗斯——毕竟过去多年里,美俄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地位和成绩都无法被忽略。
但这一次,主角显然是且只是中国。
小锐注意到,在不约而同拿美俄过去的探月成绩与中国进行比较之余,外媒都发出惊叹:中国创造了历史。
“1959年10月7日,苏联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图像,但直到今天,还没有任何来自地球的航天器到达那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感慨“嫦娥”成功登陆月背时,这样回忆道。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则直接以“作为第一个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国家,中国创造了历史!”作为标题报道嫦娥四号。
文章指出,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一项技术挑战,因为在着陆过程中,没有直接的方式能与航天器交流。
正是因为这样的困难,多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航天器成功登陆月背。
“尽管人们见过也描绘过月背,包括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们。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是人类第一次触及月背。”文章强调。
同样感到惊叹的还有国外航空航天领域的“大佬”们。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专门发推特向“嫦娥四号”团队表示祝贺,“这是人类史上的首次,更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在第一时间留言祝贺。
《纽约时报》亦援引与中国航天局密切合作的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朱梦华的话表示,中国在深空探测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虽然几十年来一直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但中国正在迅速赶上。
“我们中国人做了美国人不敢尝试的事情。”朱梦华说。
美国网友:看看人家!我们竟在争论一堵墙?!
无数中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为这一历史性时刻欢呼、泪目。毕竟,26天的等待有些漫长。
“嫦娥四号怎么还没有消息?焦急!”
在嫦娥四号登陆的确切消息传来之前,这样既期待又不安的声音并不少见。
《纽约时报》网站就指出,因为此次登月具有相当的难度,且涉及敏感技术,所以中国在进行发射计划时十分低调,特别是和其他太空计划的相对开放性相比。
“在着陆之前,关于‘嫦娥四号’的报道相当稀少。”文章说。
当中国网友屏息等待的同时,外国网友也在集体焦急等待着,甚至有人一度吐槽中国电视画面:“怎么一直在播英国脱欧和中国功夫的内容……”
最后,当中国终于宣布“嫦娥”成功登陆的消息后,外国网友们紧张的情绪也得以全部释放:
通过嫦娥四号,外媒更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发展航空航天技术的“野心”。
路透社认为,中国关于太空的长期目标是赶超俄罗斯和美国,成为航天大国。
彭博社刊文则解释道,这是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发起的一系列月球任务的成果之一,是其到2030年成为世界三大航空航天大国之一的计划的一部分。
或许如何称赞嫦娥四号所取得的成就都不为过。美国《天文学》杂志网站指出,这次登陆成功,是太空探索历史上的第一次,将会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全新数据宝库。
而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早期的太阳系,甚至可能是早期的宇宙。
在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只有中国。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称,直至今日,科学家对月球背面的地质和电磁条件知之甚少。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意味着科学家们将有机会探索月球的环境。
“此次任务成功,不仅对中国,而是对整个世界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文章写道。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十余年过去,中国科研人员一路走来,正在将神话传说化为新的奇迹。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那样:
“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的宏图大愿,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