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冬)“星星点灯啊,这就是希望,以前全部是黑黝黝的,千只脚落地,破烂不堪的木板房,现在全是白色的、红色的新房子。”下高黎贡山的时候,看着远处山脚下的一座新建成的村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位扶贫干部感叹道。
金满村位于洛本卓白族乡西面的高黎贡山半山腰,不久的将来也会加入到“白色的、红色的新房子”行列。金满村距洛本卓乡政府驻地约8公里,距州府六库约84公里,海拔在1200-3500米之间,人均耕地0.6亩,全村90%的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到处都是山,平地很少,绝大部分人口是白族支系勒墨人。目前,金满村建档立卡户258户1036人(不计脱贫户),贫困发生率75.5%,是怒江州典型的贫困村之一。
今年10月,世代生活在金满村的居民将要相继下山,搬入山下的异地扶贫安置点巴尼小镇。异地扶贫安置是国家提出来的一项政策,旨在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它地区。
巴尼旅游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离金满村8公里,2016年被列入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中。总规划安置160户677人,户均建筑面积95.2m²。巴尼小镇处在怒江江边,是清一色的江景房,各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有的已刷上了黄色的外墙油漆,目前大楼已经初具规模。
据金满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建国介绍,巴尼小镇未来将打造成旅游景点,一楼用作商铺,收入集体分红,楼上住人,政府建好房子,装修好一切,居民只需拎包入住。“刚开始有些人有乡愁不愿意搬下来,有畏惧心理,后来驻村干部工作做到位,通过进村入户解读国家政策,现在也愿意搬下来了。”金满村11个小组需要易地搬迁的有5个组,第一批今年10月1日入住。
“政府能帮我把房子盖好我很高兴!”九乍者谈到未来要搬到山下新家时显得很兴奋。
九乍者是金满村捌邓组村民,77岁的老人在木棍作柱、篱笆当墙、木板为顶的“千脚楼”里住了大半辈子。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家族在此地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家里有2个儿子,平时在外务工。走进九乍者的木屋,除了一个电饭煲和白炽灯,看不到其它电器。角落里放着的一小桶苞谷稀饭便是他一天的食粮,一年四季没有菜,朝苞谷稀饭里拌一点辣椒就能下饭。房屋中间的地上有一座熄灭的火炉,九乍者烧水、做饭、取暖全部依靠这个火炉。“千脚楼”下面养着3头黑色的高黎贡猪和种在陡峭山坡上的玉米地,这是九乍者此前不多的生活来源。如今,他一年可以额外拿到边民补助、低保和生态补偿。缅甸是他印象中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当年徒步出行的艰辛依然记忆犹新,几年前山下通了水泥路,现在出去就轻松多了。“到了山下可以坐私人小车了。”九乍者说道。
“如果不变,八百年还是老样子。”金满村村支书忠三邓介绍,像九乍者老人这样要搬下去的捌邓小组居民还有22户。考虑到村民搬下去如何生存,忠三邓说,搬下去后之前的土地还是归个人所有,如果没有精力自己种,可以委托给集体。“一个4口之家,农村户口一年低保最高可以拿到1万,城里户口可以拿到2万多,低保这一项基本不愁吃喝。”第一书记罗建国补充道。像九乍者这样的搬迁户还可以获得2棚洋丝瓜、1块菜地、1块饲料地、2头出栏牲畜、100羽鸡的帮扶。“此外政府还将劳动力进行培训,保证每一户有一个人在外面打工,有这项脱贫一点问题没有。”一位扶贫干部说。2016年8月珠海市、怒江州启动了对口扶贫协作工作,珠海帮助有意愿打工的怒江青年来珠海务工。目前,已累计转移到珠海市就业1239人。另外,还有115名怒江中职学生在珠海市相关企业实习。夫妻在外打工可以带小孩,可以安排夫妻房,小孩能在当地上学,这一块的服务是无缝对接的。尝到甜头后有人不愿意回来,有的人回来成了脱贫带头户。
据怒江州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鉴于有些地区山高坡陡、适合安置建房不多的现状,怒江州提出了“四个十万工程”的发展战略,这其中,把生活在不适合生存地区的10万农村贫困群众搬迁到城镇周边、交通便利的地方集中安置,打造“进城入镇安置十万人工程”,这为解决生活在充满地质灾害隐患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群众脱贫发展提供了出路。
来源:中青在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