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老城复兴之北京方家胡同:酒吧走了 养老驿站来了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02-25 我要评论

现场图。摄/记者 林晖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马晓晴)东城区方家胡同始建于元朝,现位于北京新总规划定的十三片历史文化精华区——雍和宫-国子监历史文化精华区内,胡同呈东

现场图。摄/记者 林晖
现场图。摄/记者 林晖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马晓晴)东城区方家胡同始建于元朝,现位于北京新总规划定的十三片历史文化精华区——雍和宫-国子监历史文化精华区内,胡同呈东西走向,全长676米,均宽5.74米。胡同内遗存丰富,有京城最大的尼姑庵——白衣庵,还有南学、宝泉局北作厂、循郡王府、清朝内火器营马队厂、京师第一图书馆等众多历史遗迹。

  随着岁月的推移,部分居民盲目追求商业价值,纷纷违规开墙打洞,私搭乱建,破坏了原有建筑形式与风格,胡同慢慢被小酒吧、咖啡馆等业态占据。胡同热闹的背后是百年平静的打破,对胡同原有的文化底蕴造成了冲击,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017年4月底,安定门街道启动对方家胡同的改造工作。如今,嘈杂的酒吧走了,养老驿站来了;青砖灰瓦旁,老人在长椅上闲谈……安定门街道以文化复兴推动胡同复兴,努力将方家胡同打造成老城复兴的标杆。

  酒吧走了 养老驿站来了

  据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冯博介绍,整治前,方家胡同内有48家商户在临街经营,消费人群驾车聚集和货车进出停放,使居民有限的停车资源被外来车辆占用,抢占车位、乱停乱放的现象十分突出。

  由于客流高峰多为晚间和节假日期间,严重影响了原住居民的正常休息和正常生活,经营性扰民十分严重,商居矛盾不断加剧。

  今年65岁的郭淑兰,打小就生活在方家胡同65号,她见证了这里的岁月变迁。“以前我家门口就是酒吧,夜里特别吵。”郭淑兰说,那些来酒吧的人,一瓶酒能喝一宿,一直折腾到早上六七点。“现在好了,酒吧都关了,胡同终于安静了、干净了。”郭淑兰笑着说,“现在胡同环境好了,大家都说老了老了倒享福了!”

  冯博告诉记者,正如郭淑兰所说,街道从2017年开始组织对违法建筑、违规开墙打洞、无证无照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坚决纠正和制止,共拆除违法建设10处,治理违规开墙打洞135处,恢复院内开门23处,对6家住改商、违法开设的小餐饮、小零售吊销营业执照,规范经营秩序,引导产业升级,合理规划、布局生活服务型产业,消除了环境乱象,还了百姓一个和谐宜居的生活空间。

  整治后,胡同现存沿街商户4家和一家文创园,用腾出来的空间打造了胡同公共客厅和小微空间6处,新增2处居民活动场地、1处养老驿站和1处便民菜站。

  其中,位于方家胡同51号的养老驿站,该处房产原本用于出租经营,整治提升后,政府出资承租,改造为养老驿站,提供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心理慰藉、健康指导、文化娱乐等服务,可服务周边三个社区共5000多位老人。

  据该养老驿站站长张辉介绍,该养老驿站于2017年12月28日试营业,2018年2月2日正式开业。养老驿站占地面积184.87平方米,内设2张床,在这里社区老年人不但可以享受日间照料,还可以唱歌、跳舞、打太极拳、看电影、下象棋、做手工编织,还有专人教老年人使用手机和理财。

  目前,养老驿站每天提供两荤两素、四种主食和一种粥,一餐仅售16元,现在每天都能订出去50多份。

  今年68岁的居民王树平,在方家胡同旁边的马园胡同住了40年,她同时也是街道的党员和小巷管家。养老驿站建成后,她发挥余热,在这里教老年人打太极拳,帮助街道开展文艺活动。“胡同改造好了大家应该珍惜,我也希望能为大家做点事。”王树平说。

  安装便民设施 居民休闲有去处

  在胡同的整治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事。“一开始很多居民并不买账,一些老百姓(603883,股吧)还对施工工人甩片汤话,说你们又来刷墙了、又来贴砖了,这墙都刷八遍了,有什么用啊!”郭淑兰说,但工人特别有素质,也不说话,只闷头干活。

  据施工方北京城建(600266,股吧)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晁岱强介绍,胡同整治的过程成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过程。如为胡同内17个低洼院进行了院内的下水管道的更换和地面重新铺装,为29号-37号、54号-64号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户外小胡同下水管道不通的问题;针对胡同老人多、残疾人多的情况,做适老化改造,安装便民扶手21处、残疾人可移动坡道8处。

  “我们在安装的过程中会征求居民的意见,比如问居民扶手安在哪,台阶安多高等,实现居民共治。”晁岱强说,比如普通的台阶高度是每步15公分,但考虑到胡同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就将胡同内所有需要修整的台阶均降为每步高10到12公分,方便居民出入。

  除了安装便民设施,街道还为居民安装了“公共客厅”。在方家胡同59号到63号之间,记者看到了一处约80平方米的小广场,广场上摆有长条木凳、花钵等,很多居民正坐在这里聊天、晒太阳。这里正是设计师为居民打造的一处“公共客厅”。

  据设计主导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曹宇钧介绍,这处空间以前被酒吧占了,摆着桌子、堆着车,环境很乱。改造后,成了居民的“公共客厅”,成为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此外,为了缓解和改善胡同内停车难问题,设计师们还分别针对日间、夜间、周末等情况进行多次取样调查,并根据登记车辆的车型对车位进行大小划分。冯博表示,目前,方家胡同内长期有需求停放的机动车约有一百五六十辆,而目前胡同南侧仅能施划60到65个车位。

  下一步街道将制定方家胡同停车管理办法,组织成立停车自管会,通过联合周边胡同,开展单位错时停车,胡同单停单行,周边主要大街两侧夜间停车等,解决胡同停车难题。

  挖掘胡同故事 修缮院落门楼

  冯博介绍,今年,安定门街道还将加强对方家胡同历史文化的挖掘,挖掘胡同历史,讲好胡同故事,做好文化传承。在老城整体保护要求下,以“保”字当头,保留和传承历史格局,保留及修复历史遗迹,并加以活化利用,彰显老城的文化个性。不仅胡同中的循郡王府、白衣庵等知名古建会以古韵新貌出现在百姓面前,古建中的窗棂、砖雕等元素,也将唤醒老北京的记忆。

  胡同中原本被居民称为“姑子庙”的白衣庵,其实是北京最大的一处尼姑庵。“白衣庵始建于明代,像这样的建筑在北京已经不多见了。”据非遗大师北京砖雕张第六代传人张彦介绍,为了在不损害原建筑的基础上把过去的水泥包浆去掉,他采用了祖传的技术,全部由他的徒弟和其他大师手工操作,不采用任何机器设备,用祖传的特制工具一点一点去掉墙上的水泥。

  “我们不是‘修旧如旧’而是‘修旧如初’,按照原貌进行修复”。张彦说,目前,白衣庵的整体已经被围挡保护起来,下一步的修复施工方案也已经确定,计划先把山墙露出。

  除了修缮白衣庵之外,街道还计划修缮6个老门楼,同样按照“修旧如初”的方法,体现古都风貌。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原创作品拒绝任何形式删改,看法新闻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现场图。摄/记者 林晖
现场图。摄/记者 林晖
现场图。摄/记者 林晖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党员必读!从《共产党宣言》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

    党员必读!从《共产党宣言》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城之治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城之治

  • 未来之城在崛起

    未来之城在崛起

  • 【牵妈妈的手】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小家传递大爱 点燃向善之心

    【牵妈妈的手】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小家传递大爱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